查看原文
其他

TOD 的源起——卡尔索普的三波大招

钱坤 国际设计
2024-09-04

核心观点

  • TOD并非发明创造,更近似于一个城市发展规律的总结。

  • 卡尔索普既是一名规划师,更是一名概念营销与包装的大师,通过“步行口袋”、“TOD”和“新城市主义”,从产品、方法论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造就了TOD在全球的推广。

  • TOD在亚洲的演化,与其诞生的初衷大相径庭,具有独特性。


引子

说起TOD,可能没有一个城市发展的专业名词能像这三个字母一样深入人心。且不论是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土木经济这些相关专业的人员,就连任何一个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人,都在地铁或者地产公司的广告中看见过TOD这三个字用来宣传他们的楼盘。

有关对TOD相关理念方法的论述和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绝大多数规划设计类的从业人员,都对TOD这三个字母形成了一些成熟的认知和认识。然而,恰恰因为人们对于TOD的熟悉,造成了对它认识上一种疏离:仿佛人人都懂——但如果深究,即使是最顶级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对TOD理念阐述,可能也不比一个普通的市民多出特别多。

那么TOD究竟是怎么来的,TOD从三个普通而又陌生的字母,又是如何变得让人耳熟能详?

让我们先从TOD的字面意义说起。TOD,英文全称是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中文大多翻译为“公共交通导向性开发”。当然,这里中英文有一个微小的歧义:更准确的翻译Transit,应当为大运量交通,一般指公共汽车或者轨道交通。因为严格地说,公共交通不一定是大运量交通,比如我们的共享单车本质上也是一种公共交通。但在中文的语境下,公共交通更通俗易懂让人们理解。

其实,从TOD的广义概念来讲,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随着火车、有轨电车的普及,在上个世纪初,欧美的很多国家就已经开始这种城市建设实践。如果将时间再拉远一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市,也都是以交通为导向发展的。然而,本文主要想讨论的是狭义的TOD概念:即,以TOD这三个字母为代表的近乎于logo或者slogan的口号,它是如何源起,并逐渐的风靡全球。这样一来,我们需要将时间拉近到20世纪90年代,并且不得不提及与之相关的一个人: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

卡尔索普1949年生于英国伦敦,在美国加州长大,是美国西海岸的城市规划师。他在俄亥俄州的Antioch学院读书,并曾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接受教育。1983年,34岁的卡尔索普成了自己的事务所:Calthorpe Associates,并一直担任这个事务所的总监。2019年,卡尔索普将公司出售给HDR,并继续在HDR公司担任城市规划设计总监。

来源:HDR官网,卡尔索普的介绍



一 步行口袋

TOD的其实来源于北美的建筑师、规划师对美国自身城市发展的批判。

1920年开始,由于汽车工业的成熟,小汽车带来了低密度的郊区,北美城市在经历了短暂的有轨电车时代之后开始走上扩张蔓延、“摊大饼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居住生活空间变得单调而缺乏活力,城市各功能联系严重分离。早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主张建设紧凑而友好于行人的城市,但却没有将公共交通列入考虑因素。这些问题在美国的西海岸尤其明显。

1987年,卡尔索普与马克·麦克(Mark Mack)提出了"步行口袋"(Pedestrian Pocket)的概念,并发表在一篇论文中。这也可以看作是TOD理念的前身:步行口袋是在公交站周围400米范围内集中居住、商业和办公功能,通过内部的布局和建筑设计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上图是来源自论文原文的一张图纸,用来表达“步行口袋”的理念,图纸的中央是一个轨道站点,周边的物业开发则可以支撑这个轨道站点的运营,并在社区中实现环境与步行友好。在图纸中,卡尔索普的设计尤其强调了住宅的前门入口,并弱化了停车的设施和空间,用来表达其支持步行的理念。

“步行口袋”理念提出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获得了一些落地的空间:1988年,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大都市区的"LUTRAQ"项目,即"土地利用、交通和空气质量的整合",将卡尔索普的步行口袋街区设计纳入轨道交通走廊规划中,成功地说服政策制定者将原计划中的郊区公路建设替换为强调公共交通改善和相应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方案。受波特兰项目的启发,1989年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县雇佣卡尔索普为其轨道站点进行"步行/公交导向开发",这可以说是TOD概念的第一次在实践中的正式运用。

上图源自卡尔索普为萨克拉门托县完成的一个规划,围绕着车站布局了镇中心(Town Center),并环绕它形成了连片的别墅社区。可以看到,这个总平面也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其上面“步行口袋”理念的诠释。这一规划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经典的TOD案例。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规划总体还是体现出一种古典的美式小镇状态。卡尔索普虽然反复强调“低层高密度”,但总体来说,他在美国的项目还是以一种低密度的状态呈现出来的。

然而不管怎样,“步行口袋”这一个引发人们很多想象空间的理念,非常深入人心。这也成了卡尔索普树立起“TOD之父”形象的第一波大招。

二 TOD与美国梦

1993年,卡尔索普出版了他的《未来的美国都市:生态、社区与美国梦》(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一书中。这本书也可以看做卡尔索普的封神之作,也是大家提及TOD时候反反复复提及的著作。在本书中,他认为TOD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策略,可以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发展。

严格地讲,这本书的核心并不是TOD,而是像书名中说的那样,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社区的模型,去回答关于理想城市和美国梦之间的关系。卡尔索普试图探索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以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

美国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的理念,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幸福。然而,在传统城市规划中,过度依赖汽车、城市扩张和单一功能区划等因素导致了一些问题,如社区分隔、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卡尔索普认为,通过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可以创造出更加符合美国梦理念的城市。

卡尔索普在书中描述的理想城市模型

这种新城市模型强调生态学、社区参与和多功能性。他提倡创建紧凑、混合用途的社区,使人们可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对汽车的依赖。这种城市规划方法有助于建立更加亲近和包容的社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符合人们追求幸福和实现自己梦想的愿望。在书中,他还为这种理想的城市模型归纳了几点原则:

1. 紧凑城市布局:建设紧凑的城市,将不同功能(如居住、商业、办公)集中在公共交通站点周围的步行可及范围内。这种紧凑布局减少了对私人汽车的依赖,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

2. 多功能发展:推崇在TOD区域内实现多功能的混合土地利用。通过将居住、商业、文化和娱乐等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繁荣、多样化和可持续的社区。

3. 步行友好环境:创造一个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友好环境,包括宽敞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园和绿地等。这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并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公共交通优先:将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并将TOD与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网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出行,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5. 社区参与: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过程,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社区发展有所贡献。这样可以建立紧密联系的社区,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交互动。

卡尔索普写作此书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提出并推广TOD,而是作为一名规划设计师,提出一个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希望借此与开发商达成合作。为了辅助他的城市理念,他将TOD理念植入这本书中,作为一种佐证其城市理想的手段。这也是TOD第一次登上专业的规划类著述。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因为TOD三个字母过于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反而喧宾夺主,成了卡尔索普成为TOD之父的重要证据。

这就是卡尔索普在TOD源起中放的第二波大招。

三 新城市主义

从步行口袋到TOD,卡尔索普完成了一次从城市产品和城市开发理念的升级,这两波“大招”一放,基本奠定了卡先生作为“TOD之父”的地位。然而,让TOD得以从美国西海岸诞生,并继续势如破竹最后风靡全球,尤其是让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耳熟能详,还要归功于卡先生的第三波大招: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如果是TOD是一种方法论,那么新城市主义则成为一种价值观。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反思传统城市规划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他们对于单一功能的郊区开发、依赖汽车、社区分隔以及缺乏社交和文化活动的现象表示担忧。

这些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提倡一种综合的城市规划方法,旨在创建紧凑、多功能且人性化的城市环境。他们强调步行友好的街区设计、混合用途的开发、传统建筑风格的恢复以及建立公共空间来促进社交互动。

1991年,新城市主义运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次会议上正式形成。这次会议的成果是"新城市主义宣言"(Charter of the New Urbanism),其中明确了新城市主义的原则和价值观。其原则包括创建可持续的社区、加强社区参与、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提倡可步行的街区、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鼓励多样化的住房选择等。这些原则旨在塑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和具有社区意识的城市环境。

自那以后,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和原则逐渐传播到全球,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的从业者来说,新城市主义的理念被简化以“小街区,密路网”的形式,被经常提及。

今天,当我们点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网站,来到介绍"新城市主义宣言"的页面上,可以再封面出看到一个深灰色底的签名版,上面大约有200多个签名。在这块签名版的第一行第四位,赫然写着卡尔索普的名字:Peter Calthorpe。

来源:https://www.cnu.org/who-we-are/charter-new-urbanism 签名墙

其实,细翻新城市主义的内容,可以看到,其中所提及的一些理念,与其说是一种创新,更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将城市从一个小汽车主宰的状态,回归到一个人行主宰的状态。新城市主义运动诞生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和加州相似,佛罗里达州也是一个步行体验比较差,出行主要依靠汽车的城市。因此,这种“主义”的诞生,究其根源是来源于对现实的批判。

严格的来说,新城市主义最为主导地位的创始人,是执业于佛罗里达的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és Duany)和他的妻子Elizabeth Plater-Zyberk。Duany和卡尔索皮生于同一年,源于同样的对于小汽车主宰的城市的批判,Duany也将卡尔索普邀请到佛罗里达,作为新城市主义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但是,卡尔索普后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远超Duany夫妇,这也使得很多介绍新城市主义的文字中,卡尔索普的名字排在第一,成为新城市主义的代表。

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的提出,正式将步行口袋、TOD等方法论层面的理念,上升为一种城市价值观的的哲学高度,成为一套捆绑销售的超级话术。在那个年代,正式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全世界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城市化都刚刚开始。在这个时代,这些国家都继续寻找一套易于理解,且符合国情的“先进理论”。这个时候,新城市主义首当其冲,将TOD等理念一口气推到时代的洪流中。

卡尔索普为中国贵阳进行规划的效果图


小结

毫无疑问,卡尔索普是一位杰出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规划设计大师。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卡尔索普可能不是一个具有极高原创性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从其本人的规划与建筑作品来看,其风格其实是比较古典的。

但是,他是一位擅长将简单理念包装成具有吸引力的营销大师。他的创造包括了诸如"步行口袋"这样的术语,并且将成为举世公认的“TOD之父”,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从这其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市场具有积极敏锐的观察力和捕获能力,得以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今天,生长于北美的TOD理念,早已在人口更为稠密,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发达的东方开花结果、瓜熟蒂落。具有着完全不同的城市化进程与的东方,也探索着属于自己的“TOD”之路,并且催生了TOD的进化版本:站城融合。在为未来的文章中,城市备忘录会与大家继续分享。


作者钱坤,来自塔科玛(Tekuma Frenchman)城市设计


小国同学已上线,欢迎来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


相关链接:丹尼斯·法兰奇曼 | Tekuma 城市设计团队:给自然以空间,给文化以传承丹尼斯·法兰奇曼:沧州老火车站——从「货」的枢纽到「人」的枢纽OBERMEYER:传承杭州山水文化的西湖大学片区TOD模式 | 第13届园冶杯城市设计奖金奖


——END——


TOD 的源起——卡尔索普的三波大招,今天您「在看」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际设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