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一年制研究生值得读吗?|Ga姐带你看英伦

Ga姐 国才 2021-03-1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才君特邀在英国读博的Ga姐,以独特视角观察英国,记录文化趣事。英伦精彩,尽在专栏【Ga姐带你看英伦】!




作为在国内两三年制研究生读过来的人,以前的我一听到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第一反应就是水。短短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更何况还要完成一篇研究论文?不仅以前的我这么想,身边正在英国读研的很多朋友也是这么想,觉得自己这一年过得太快,学位拿得不够扎实自信。


我博士的第一年因为住学生宿舍(student accommodation),室友以及平时玩耍的小伙伴都是各个学院的研究生,加上博一有的课程跟研究生是重合的,在旁观加体验加深入了解之后,现在的我对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是另眼相看的。如果有人问我“我想去英国读一年研究生,你觉得值得吗?”我会说:“值得!”




一年的时间大概都在干什么?


英国高校一般是九月底开学,十月正式上课,第二年九月初提交毕业论文。不同高校在成绩反馈以及学位证发放上时间稍微不同。我所在的大学是十一月份收到毕业论文成绩,第二年二月份举行毕业典礼,拿到学位证。


一年的学习中包含三个教学模块(teaching blocks),其实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模块只有两个,每个大概持续十周。教学周结束后是短假期(vocation period),一次是十二月底的圣诞节,一次是四月的复活节。紧跟着假期的是两次测评季(assessment period):有的学院是考试,比如我了解的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有的学院就是完成课程论文,比如我所在的教育学院。第三个模块是毕业论文,五到八月,这时候基本没有课了,除了开始有少量的一些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相关的工作坊(workshop),剩下的就是学生的论文撰写,以及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


有的研究生在七八月份就回国了,在国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和提交;大部分人是九月初提交了论文后回国,这也是学生宿舍到期需要搬离的时间;个别同学会选择继续留在英国一直到签证到期前。




为什么给人感觉水?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中,真正的教学时段是非常少的。比如我所在高校的教育学院,研究生的课程学分是120个,6门课,仅仅是6门课哦,这其中一部分课程还是那种持续三天的workshop类型,就是各种小组活动以及大班讨论。也就是说,真正通过课程获得教师(instructor)讲授知识(lecturing)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很多研究生感觉这一年下来,好像跟上课有关的就持续了半年,这边的师资资源似乎也没有怎么享受到,学得内容不够多,心里不踏实。




这种研究生学习模式的价值


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下,我看到的这边的研究生学习的价值。


不仅仅是研究生,博士生的我们刚开始在这边学习最不适应的点就是,很多时候教师上课并不教你系统的知识,更多的是带着你入道,学习主要靠自己。怎么靠自己呢?



课前阅读



上课前你会收到一个课前阅读清单(pre-reading list),全部是课程相关的图书章节或者论文。你需要认真阅读这些之后再来到课堂上,教师会直接带同学开启讨论。比如我们有一门课讲研究的哲学范式,你期待的是教师上课的时候告诉你,什么是哲学范式、有哪几类哲学范式、他们都是什么概念、如何应用等等。而现实呢,第一节课一上来,教师直接让大家选择自己的哲学范式并讲出你的理由,即他们默认你已经完成了阅读和理解,上课来了我只是给你扎实下理解,答疑,再补充一些核心议题。


很多学生刚来英国的时候都觉得学习难,虽然每周的课不多,但是reading list特别长,需要阅读很多专业而枯燥的内容。我们很多人其实平时并没有阅读的习惯,而这种大量的集中的阅读很好地锻炼了我们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课堂提问



英国课堂上的平等性期待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提问或发起讨论。如果心里有疑问,不能期待教师也许一会儿会讲到,这种非系统地授课,讲到的概率太低了,所以需要直接问出来,不管你觉得这个问题有多stupid。问出来,教师回应、同学讨论,这个问题有可能获得了拓展,有可能启发了新的思路,你的思维不断地运作,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思辨。




测评考核



然后到了测评阶段,比如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是通过2000字、3000字、4000字不等的课程论文进行的。论文给我直观的感受就是难。不仅是我们不熟悉的写作范畴,论文的要求也很高,评价标准包括思辨地分析材料、提供充足的观点证据、做好严谨的学术引用等。而完成这样一篇论文,学生需要阅读更多的材料、进行更多的自学才能将论文撰写出来,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过程。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们同研究生一起上的高级统计分析课,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不仅复习了所有已学的统计分析知识,而这些当然是无法让你完成这个作业的,然后需要继续阅读学习大量额外的统计知识,才能够费劲地完成结课作业。这个作业相当于不仅仅是检测已学知识,更多的是检测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去搜索新知识来解决统计问题。而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实中最需要的么?




测评反馈



最后说一下测评之后的反馈。一篇论文交上去,收到的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还有两位教师(双评制)给出的总体评价,以及贯穿全文的细节反馈。而阅读反馈的过程,在我觉得是最有效、最受启发的了,类似一次定制的、一对一教学案例分析解读,内容涉及语言结构、观点立意、行文处理、学术规范等等。对于没有经历过学术写作训练的二语学习者们,这种详尽的反馈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中国学生最常看到的反馈就是“too descriptive”(太描述性了)和“what is your evidence?”(你的依据是什么)。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不懂得思辨地去看待分析问题,即所有的内容都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分析性的(analytical);以及太容易抛出观点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即我们觉得太多问题都想当然该如此,没有为自己的观点组织证据的意识,而这也是学术规范的重要方面。一次次地点出问题,就是一次次地驱动大家去思考、去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推进自己的思辨能力发展、学术素养发展。




哪些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如果大家适应了这边的习惯与节奏,有意识地去融入这种风格,那么一年下来,阅读量、知识体系、思辨能力、学术素养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在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更是容易有非常的抢眼的表现,而这些都是步入职场后最核心的能力要求。


英国的研究生阶段教育体现了“Teach a man to fish”(授人以渔)的思想,再加上独特的语言文化体验,这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不吸引人么?


专栏作者:Ga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


研究兴趣:

语言测试与评价。

个人兴趣:

一切跟文化有关的东西。


更多【Ga姐带你看英伦】

【英伦生活】

 英国快递神操作吐槽:又慢又贵又不贴心!

 老外眼中东方的“神秘”文化,生肖绝对榜上有名

☆ 70、80、90、00后互相看不顺眼?国外也一样~

☆ 同一个世界,同一波买买买操作:看英国购物那些事儿

☆ 想省钱,绝不能住学校!想洗手,小心烫伤!感受英国文化差异

☆ 感受英国人的传统周日大餐Sunday Roast的魅力

☆在英国生活才知道的7个文化差异,第一个就让人咋舌!

☆ 为什么在英国一个电话要打到地老天荒?拼不出姓名怪我喽?

☆ 大名鼎鼎的英国“国菜”Fish and chips好吃吗?

☆ 英国饮食界的扛把子——全英早餐到底什么样?

☆ 风靡全英的下午茶,要花多少心思才能成全它的英伦范儿?

☆ 不到英国家庭做客,这10个点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 原来Guy这个词的来源如此“火爆”(literally)!

☆ 什么天气控?我们分明是社交恐惧症好么

【课堂教育】

☆ 放假回来就考试?原来英国考试也这么难!

☆ 一哭二嚎三XX,考试周那么难过,原来世界都一样

☆ 英国课堂面面观:感受不一样的教育体验

☆ 看英国课堂如何培养你的独立与思辨

【地道英语】

☆ Ga姐珍藏的学术文章升级动词用法!50个例句讲给你!

☆ 这才是“不接受反驳”的正确英语打开方式

☆ 拒绝词穷,做个情感丰沛的“戏精”!

☆ 还只会说“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早就过时啦!

☆ 日常沟通邮件到底怎么写?16封英国邮件实力教学!

☆ Bitten by the bug才不是被虫咬!再学11招地道日常英语表达!

☆ 别再说cheers=干杯啦!细数来了英国才知道的地道日常表达

【名人名事】

☆ 英国女王在位68年来第5次特别演讲!社交平台花式评论 |Ga姐带你看英伦

☆ 新冠肺炎下英国百态,跟着外媒学高频词汇表达

☆ 看外媒如何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一篇搞定相关英文表达

☆ 哈里和梅根退出英国皇室刷屏媒体,是谁“逼走”了他们?

 为什么英国女王每年都要祝福大家“Happy Christmas”?

☆ 梅姨含泪辞职,外媒和英国民众怎么看?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国才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