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毕设 | 走进哈尼 Hani Journey——哈尼民俗文化体验园 | 于嘉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Author 于嘉玥

文章转自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本文已获授权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十六工作室 #

啊啊者 | 于嘉玥

毕业作品 | 走进哈尼 Hani Journey——哈尼民俗文化体验园

基地位置 | 云南红河县苏红古寨撒玛坝梯田景区

指导老师 | 刘斯雍、何可人、 王子耕



  / 前言 /  


在我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红河撒马坝梯田的村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属性;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为当地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当地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创造了可能性。如何在保留原有人文景观的同时,提供另一种空间使用的方法和游历观看的方式,使它们共同构成新的景观形态并重新建立起一种叙事关系是本次设计探讨的重点。通过重构参与路径对场地进行重新叙事的手法,希望可以对文旅建筑与在地景观的结合方式有新的尝试和探索。



  / 背景概况 ▪ 基地分析 ▪ 策略提出 /  

 

项目基地为云南红河州红河县的苏红古寨,位于撒马坝(哈尼)梯田的核心景区,并由此通往梯田景观带。苏红古寨是完整、真实地保存了哈尼古村落特色以及百年老宅历史叠加痕迹的村落,拥有老宅约150座,占地约120亩。由于村落地质等原因,古寨村民已于多年前全部迁离至附近的宝华镇。场地植被优渥,由西南到东北强烈的高差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哈尼族是红河县的主要民族,苏红古寨的村民完整传承了哈尼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自然资源 & 景观现状


▲人文资源 & 民族文化


壮美的梯田景观和神秘的民族风俗使游客慕名而来,哈尼族口传心授的文化传统也需要传播输出,这都促使着当地文化旅游建设的改革和复兴。在中国新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创造具有在地性的、多维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空间并为乡村发展的未来赋能,成为本次设计的主题。




  二 / 分析与生成 ▪ 路径的重构 /  


在对基地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后,我将人群与其介入场地的目的与路径作为切入点,来开启设计的部分。

 

首先,对村民现在会经过村落的路径进行了归纳,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次,提取其中村民种菜的路径和菜地的位置,将它们进行的整合重构,使其形成循环连通的花园路径,保证村民于场地之上正常的活动和通行,以此完成对地面层景观的重塑。


而根据游客现在会经过村落的两种方式,结合景观和地势,我建立起一条新的游历路径。它同时满足这游客的两种行径需求,但与原始村落的道路完全错开——将现有的整个村落都作为新的游历路径的景观,使游客仿佛以参观景观遗迹一样完全对立却又置身其中的方式游览整个村落。

通过这种手法,来提供一个重新观看场地的方式和另一种空间使用的方法,以此重新设定事件发生的逻辑和重新讲述故事的方式。


将重构之后的两条路径与原有的村落肌理进行叠加,并让他们在空间上产生交集。


通过建立路径的交叉节点,提供事件活动发生的场所,创造人群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可能,重构游历体验。

对于每一个交叉节点,我从游客感知文化活动的形式入手去考虑节点的空间布局,分别引入五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让每种形式的文化特点都发挥到极致。节点空间的内部相互贯通的同时,与外部也各向连通,使参与者可以自由游走于每一种形式的活动。


▲活动节点溶解在展览流线里,并由其间各种形式的交通盒来实现路径的多样性。


▲方案生成 - 解构示意

其中路径作为将人的行为重新导入空间的线性结构,而节点保证了路径的每个片段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并与多样的交通空间一同创造了线性结构下非线性叙事的可能。


(请横置手机观看)



  三 / 效果展示 ▪ 叙事的重新建立 /  


▲建筑叠置在原有的空间肌理上,但每一部分都与原村落有联系和互动。整个路径以建筑的形式构筑,作为村落景观的一个片段,这也使得建筑能更加景观性地呈现。




▲空间漫游视频



#毕业作品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

【2020毕业季相关链接】 点击图片跳转


| 建筑专业 |



| 景观专业 |



| 室内专业 |


感谢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未经本站或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 END • 







/ 景观社群 /


专属景观人的各大社群,入股不亏!

(下图点击进入)

更多精彩请关注:B站 / 微博:XIN的景观图志








点赞”+“在看”~

好运一连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XIN的景观图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