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文英:设计,即生活即人生丨委员专访


本期导读


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席设计师、副总裁,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张文


我们希望与张文英教授聊一聊教学与实践二者的关系的平衡,以及她对设计行业的深度思考。




采访嘉宾





张文英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教授

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首席设计师、副总裁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委员




相关视频






采访内容


CLA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张文英:大家好,我是张文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副总裁。一直游弋在风景园林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三个阵地上。


十六七岁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本科毕业后做了两年设计再读研究生,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华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与此同时在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七年的景观设计总监。


2003年至今在棕榈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任职。2004-2010年攻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博士,2006-2007还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访学一年。



总结我的生活,一直是风景园林的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两条线并行。既有面对莘莘学子求知的面孔畅谈理想和人生,引导他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爱上风景园林行业,作为学者不仅用现有的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其提升为理论;


同时,作为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实践者,充分理解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了解时代需求,关注民生,保护生态,挖掘场地的灵魂,倾听使用者的需求,我们的作品遍布城市和乡村,落地于大江南北,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探索学术前沿,实践新技术新方法,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专业思考。

 

CLA我们了解到您目前也同时任教于华南农业大学,您对于研究与实践二者的关系是如何把控的?您如何在设计师、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角色中平衡?您的教学观点又是怎样的?


张文英:一直以来,我的职业生涯都是身兼数职,不仅是老师、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公司的管理者。如何能够同时协调教师+学者+管理者+设计师这些多重而又都不简单的身份和工作?我觉得归功于“热爱”二字,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风景园林专业。


曾经有人很感慨地说:“好羡慕你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很幸福,并不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能有这样的机会”。正是别人这句不经意的话让我顿悟,从此换了一种心态投入工作,不再觉得工作是一种负累,而是将倾情工作当成一种馈赠和享受。



以前工作太忙,难以应付的时候,也会沮丧,觉得顾此失彼,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好,直到有一年原来《中国园林》的主编王绍增老师说:“说实话我挺佩服你的,你看你又教书又读博士,还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又做设计,小孩又那么小,还出国访学,同时干那么多事情,真的很厉害“。


听到他这一番话的时候,我也借他人的眼光观察了一下自己,从此不再过于苛求自己,容许自己的不完美。大概就是这种心态上的平和,让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多重身份的成倍工作量。开个玩笑,有个从未告诉过别人的秘诀就是:用最小的力气干最多的事情,干完就放下。


学术研究和实践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学术关注点会影响做设计的价值观和态度。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景观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对所处空间进行适应和改造的活动便成为了“定居”,对定居空间的经营形成“场所(Place)”,定居使场所建立起具有价值的诗意的环境。


诗意的栖居在古代意味着古道西风瘦马,抑或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在现代变得更加多元化。场所精神是景观营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每个场地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精神。如何挖掘场所精神,发现场地所蕴含的独特潜质,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将其发扬光大。


比如我们在[江西上饶槠溪河综合治理PPP项目] 中,700多年前元代诗人高克恭途径槠溪河时写下的一首诗成为我们设计的意境所在。


从上饶到灵山,一路上春风拂面,海棠落红。眼前春色引诗人不禁下马慢行,吟诵出“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到傍。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这成为我们今天在槠溪河的规划设计中营造诗情画意的精神源泉。


依循古人行迹,探寻前路风景,营建出槠溪时光、晴岚花溪、古桥杏雨、古塔拥翠,海棠古道、灵山玉带等诗意的槠溪十景,连接信水灵山,构建槠溪河生态走廊。


上饶,十里槠溪时光公园

‍‍‍‍‍‍‍‍‍‍‍‍‍‍‍‍‍‍‍‍‍‍‍‍‍‍‍‍‍‍‍‍‍‍‍‍‍‍‍‍‍2020,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人居景观设计-公共景观类,金奖

2021,IFLA公园及公共空间类卓越奖

 

在研究景观营建方法的时候,对“景观原型“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从历史和地域两条轴线上寻找和挖掘景观原型,应用到今天的设计中,成为锚固于此时此地的、有历史根源的设计的方法,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并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和实践。‍‍‍‍‍‍‍‍‍‍‍‍‍‍‍‍‍‍‍‍‍‍‍‍‍‍‍‍‍‍‍‍‍‍‍‍‍‍‍‍‍


[广州莲塘村水环境及景观工程设计]的项目中,面对有700多年历史的村落,发现并保留村落原有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修葺祠堂,将祠堂前的小学操场恢复为荷塘。在荷塘上、村口大榕树边修建一座清濯桥。


桥的原型来自附近村落的一座清代红砂岩双孔石桥,用旧石材建造的清濯桥俨然形成一幅与大榕树相伴厮守了一生的画面。保留书院、古巷、人民公社食堂,祠堂前广场重建戏台、功名柱、古桥、水边洗衣台,尝试将乡村生活温暖的集体记忆唤醒。


广州,莲塘村

2014,艾景奖,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赛,年度十佳设计奖

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三届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完全不同与在商业市场上残酷的厮杀。对我而言,在象牙塔里教书特别能让我在精神上得到净化和升华,足以抵抗外界的世俗和竞争。从来都是很投入地站着讲课,充满激情地越讲越兴奋。


曾经上一整天的在职研究生周末课程,站得累了,索性偷偷地在讲台后面脱了高跟鞋,光脚站地上还乐在其中。


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的案例都是自己实战和操刀的项目,娓娓道来项目的来源、客户的需求、场地的资源、设计的激情和创意、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一直到设计的实施落地。完整的项目推进过程和故事都会让设计课的教授更具有说服力。


开放平等、启发鼓励式的教学让我可以跟学生分享对行业的热爱和追求。我也常常透过初学者好奇的眼光看待我们行业和专业,感受他们眼里闪烁的求知光芒。


教学相长,让我时刻保持初心和对知识的新鲜感,而不是日复一日的老生常谈。在设计观上,《永远的旅途——风景园林师的特权与使命》强调设计师拥有上帝一般重塑世界(Reshaping the world)的特权,在这个时代,设计师的思想和画笔显得沉重而充满希望,所以我们更要如履薄冰,不留遗憾。


《论风景园林师之“站着把钱挣了”》里,到底是卑躬屈膝、违背职业道德地满足客户不合理的要求,还是坚持理想,怀着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天降大任与斯人的使命感,经过多年的修炼,遇到合适的机会时,厚积薄发,一蹴而就,一切看似水到渠成般的简单,但绝不是偶然的成功。


《理想与现实中的桃花源》中提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谦卑而不是傲慢,不同信仰和种族的人之间应该相互包容接纳,不能出于己心来评判所谓的野蛮或文明;而面对人类的过去与现在、原始与现代、物质与精神,需要我们抉择到底是放纵追求物质丰沛的欲念,还是保持精神的尊贵和自由。人类对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态度应该是适度而不是过度的,永续利用才是善待地球家园的态度。


教学中,我比较提倡启发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回答“设计是技能,还是创造?”“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提出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像种子一样需要栽培,学生要有突破常规的开放视野。


启发式的教学,强调思辨、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倡团队精神,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最终树立正确的设计观,提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CLA作为一名学者,您是怎样将研究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或者设计方法论会不会对您的设计实践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您认为学者对行业应该有什么样的深度思考和贡献? 


张文英:幸运的是,从业多年,我一直是边教书边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对于教学而言,可以用第一线的案例、将行业发展态势介绍给学生;而对实践而言,可以将实践总结成理论,也可以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在学校里,研究生的选题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可以结合我们的实践。比如乡村振兴、公园城市、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实践都产生了很多好的选题。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项目,奔赴在第一线,了解社会的需求。


一、从理论到实践:


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是我一生的课题,我的博士论文《当代景观营建方法的类型学研究》从哲学的方法和方法论出发,结合行业中的各类型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在调查分析大量实例的基础上,结合类型学、现象学、伦理学等研究手段,进行景观营建方法的类型学研究。


从建设目标、设计程序、客户对象、项目规模、所依赖的基础知识、伦理学、价值取向、自然观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等各个方面,对有影响力的实际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后,对景观营建的方法进行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多元设计、生态设计和精神景观。

 

1多元设计——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公众参与,实现持续运营


多元设计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产生、在公众参与中建成、靠持续不断地使用而维护,会有各种协会、基金会的诞生,将决策者、投资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紧密的联系起来。


借鉴口袋公园、遛狗公园、社区公园等城市绿地的建设手段,充分理解社会需求,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时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用专业的设计语言和技术表达大众的想法。


2007年我发表了《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提出口袋公园能够适应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 形成绿色斑块状城市公园系统, 加强政府和社区邻里之间的联系, 支持绿色开放空间的环保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城市衰败区域的再生和重建。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各城市进行了口袋公园的建设实践,其中很多优秀的作品早已超越了那些几十年前的国外经典案例。


遛狗公园作为城市生活的完善配套设施,是社会伦理与人文关怀在城市空间中的体现,越来越成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遛狗公园——生机盎然的交流空间和乐园》针对我国宠物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相对缺乏之现状,提出建立遛狗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生态设计——生态智慧在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设计关注维持安全、稳定、永续的大地生命系统,其范畴从大河流域的安全格局,到微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时需要我们大胆的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去重塑生态环境,但有时也要谦逊的放手,让自然做功。


所以生态设计的关键不在于方法,而在于人重塑环境时的态度,面对自然,我们必须懂得谦虚,同时也要善用人类的智慧。


[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项目] 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托黄河大堤,以黄河文化、田园风光为特色,将散落在黄河沿岸的历史遗迹串联起来,包括于谦治河的镇河铁犀,林则徐治河而留名的林公堤,毛泽东巡察黄河提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悬河文化等等,与黄河生态廊道的建设结合,将黄河开封段56公里的范围建成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


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段 


 [湖南临澧道水河PPP项目]通过综合治理河道污染,采用生态设计手法,保留原场地良好的生态基底和自然野趣,重新建立起河道、湿地、树林和农田间的生态联系。


在场地原生的杨树林下、河道湿地边置入活动空间、栈道和休闲步道,将临澧当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竹简文化用雕塑的方式传达和表现,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湿地浅滩、杨树林、白鹭纷飞的原始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再度让河流迸发生机,让城市拥抱河流。


常德,临澧道水河柳林公园


[贵州云漫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云漫湖的原场地是起伏的农田、水库和松林,生态本底良好。在这个场地上,我们的设计用极其克制的态度,以不毁坏大自然之美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展现原场地大量天然雕饰的喀斯特地貌山石,将其作为岩石园。


去掉繁琐的设计手段和技巧,松林、云漫湖、起伏连绵的草地和远处的山峰,都是最大化地保留和展示了场地原真的美。


贵阳,云漫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哈尔滨太阳岛国宾馆总体景观提质规划],作为接待国家领导人、国外元首的国宾馆,原有景观平淡,群落单一,人工化痕迹明显。充分挖掘丰富的黑龙江本土野生植物资源,营造专属于太阳岛国宾馆的城市野境的植物景观。


采取保育、复栽等生态设计手段,通过地形微调,疏伐林缘灌丛,维持群落稳定,为本土宿根植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显露原始本底的生态美感。


多达50余种的多年生宿根花卉是构成城市野境特质的主要材料,营造出缓坡花甸、沟谷花溪、滨水花甸、林荫花甸等特色景观。强调让自然做功、恢复本土野趣山林、湖滨花带、野生花甸的自然生境。 


哈尔滨,太阳岛国宾馆


3精神景观——重建精神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


在物质越来越丰裕的今天,精神健康尤为重要,环境具有精神康复和治疗的作用。精神景观营建的目的对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强调重建精神和情绪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所有的设计专业中, 景观营建行业具有独特的能力去关注精神和自然界的联系, 如对成长和变化的敏感、对生命与死亡的感受等。


《美国墓园的发展与演变》提出墓园的产生及发展随着人类世界观、价值观的演变而变化,是人类生死观的具体物质化表现形式。墓园是人类寄托情感的场所,其情感和精神功能尤为突出。


《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提出“循证设计”的方法应该作为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基础。探讨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法。


提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中医药学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养生文化对我国康复疗养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场所精神——挖掘场地的场所精神,创造具有社会生态记忆的景观


场所精神,the Spirit of Place,也叫Genius Loci,实质就是社会集体记忆存在于空间中的形式,如何发掘记忆,将具有时间深度和空间结构的社会集体记忆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型,进而营造空间和场所,是积极参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和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广西南宁园博园EPC项目] 南宁园博园中我们营建了芦草叠塘和玲珑揽翠两个景区,芦草叠塘原址是19个大大小小的鱼塘,在低干预的原则下,延续鱼塘肌理,引入江水形成动力水源,对见证场地百年历史的芒果树进行了复壮,建成了一个百草丰茂、水塘叠层的雨水花园。


整个雨水花园内有400余个品种花草,一年四季的花镜创造四时之景。玲珑揽翠景区包括体现巴马长寿文化的健康花园、无忧乐园、玲珑湖和玲珑岛上源自瑶族图腾凤凰的玲珑花冠亭。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

最佳设计展园奖、最佳施工展园奖、最佳植物配置展园奖


[广东梅州琴江老河道湿地文化公园]项目中,我们复兴了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的梅州母亲河琴江已被裁弯取直改道和截埋的一段老河道,改善水质、重建河道健康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保留鱼塘肌理,创造滨河的亲水活动空间,使场地成为承载场地基因和文化记忆的城市滨水活力空间。


梅州五华,琴江老河道湿地文化公园 


[广州花都湖公园]作为一项涵盖河道整治和环境建设的综合工程,广州花都湖公园项目是利用新街河的天然河道,将原来的水泥厂、砖窑厂、采石坑等改造形成宽阔的湖面,提升了花都湖调蓄雨洪、抗旱排涝的能力,利用新街河河道中废弃的旧堤修筑的生态景观岛链,湖中栈道通行岛间,形成湖面上风景绝佳的游线。


为工业遗迹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成为社会集体记忆的触发点。


广州,花都湖公园

2018,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优秀设计,二等奖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佛山滨河景观带的景观设计扎根场地,关注生活,将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结合,修复生态河堤,创造淡水红树林、湿地公园、五彩梯田等多化的自然岸线,打造东平新城生态地标;


设计30000平方米露天沙滩泳池、极限运动场地、儿童游戏场、运动场和漫步道、自行车道,成为新城休闲圣地;同时,将佛山的龙舟赛、咏春拳、满洲窗、木板年画、剪纸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艺术融入景观节点,创造富有历史记忆的景观场景,形成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高地。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

2014,艾景奖,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年度优秀设计奖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和国际学院(UIC)校园生态景观设计] UCI校园坐落于山地之上,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形成复杂错落的高差关系。从生态的视角,串联完整的山水纽带,营造一个自然呼吸的校园,缝合人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利用建筑、场地错层,延续建筑语汇,设计不同尺度自由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培育根植于UIC景观剧场的场所记忆。校园景观成为建筑空间的延展、大学生活的开放舞台。设计师创造的“对话框”被师生称为训话台,成为校园的精神堡垒。


多层的绿轴空间平面与建筑的折线匹配,为解决入口高差的覆土式岗亭让入口巧妙地成为一块柔软的绿色地毯。


珠海,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园生态景观设计

2020,广州市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


二、将实践提升为理论


也有一部分理论成果来源与自己不断累积的实践项目,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所精神、社会集体记忆、触媒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再提升理论,进而指导更多实践。 


1公园城市——健全城市的开放空间体系,营建城市新形态

[湖南常德柳叶湖环湖风光带]常德柳叶湖是桃园胜地中的一块瑰宝,面积比杭州西湖大三倍多,在柳叶湖环湖15公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个分区中,堤柳渔歌和松风水带是柳叶湖旧八景的活用与新生,鹤山画障沿用了场地即将消失的地名,良田美池则源自《桃花源记》。


将原有场所记忆活化。保留了老堤角等湖中的堤。《基于社会生态记忆的景观更新策略—常德柳叶湖环湖风光带规划设计》提出将人们过去的集体记忆和对地方的情感通过设计手段融入现在的日常景观体验中,创造出具有社会生态记忆的景观,以文化线路串联多样的城市滨水空间,使场地成为集城市湖泊、生态记忆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滨河带。


常德,柳叶湖

2017,艾景奖,第七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城市公共空间年度优秀景观设计奖

 

在吉首、勐腊等更大尺度的城市建设项目中,提出了以社会集体记忆为载体构建公园城市的策略,在《社会集体记忆在湖南吉首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中》通过记忆的识别和重构、转译和嫁接等手段,将社会集体记忆应用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保持自然生态记忆的基础上,挖掘民族文化记忆,将山水地貌和城市有机结合,形成城郊公园、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以及蓝绿廊道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优化区域城乡形态,以记忆为线索重构公园系列群,以及记忆的嫁接形成城市记忆网络,构建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嵌套耦合的公园城市系统。


[湖南吉首创建国家和省级园林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60年州庆,以公园城市的理念,从区域、近郊、城区梳理吉首的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以及河流廊道等,形成宏观尺度的绿色基质与公园系统、中观尺度的滨水廊道+绿色交通网络、微观尺度的口袋公园等,构建山水林田城的生命共同体。


吉首市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019,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


[云南省勐腊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规划设计]“勐腊“意为”茶之国“,相传是释迦摩尼途径时信徒献茶之地。梳理城市的山水空间格局,规划勐腊县公园城市体系,形成“山水田城“格局。


规划设计南腊河两岸景观带、瓦龙寺、曼崩塔公园、国门公园,行政中心公园、曼列社区公园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园。云南勐腊的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让我们在充满南传佛教的灵性和西双版纳热带风情的县城完成了创园建设的工作。


西双版纳勐腊县,瓦龙寺公园 


[南繁科技城园林廊道景观设计]南繁科技城根植于南繁60多年的兴盛史,围绕“南繁硅谷“核心目标,打造五公里南繁科技走廊,慢行串联生活、科技、实验室等功能板块,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营造多元开放空间。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塑造产城融合前沿高地,打造科技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社区,引导建筑景观空间与产业相匹配、整体协调创新的活力开放空间。


三亚,南繁科技城园林廊道

2020,IFLA分析和总体规划荣誉奖


2乡村振兴——持续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渐进式保护与开发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过对近几年乡村建设实践工作的总结,在《转译与输出——生态智慧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中提出“向乡村学习—在地设计—触媒激活”三步走的工作过程和模式。


首先从向乡村学习生态智慧出发,到扎根于场地的在地规划设计和在地营建,最后通过催化剂般的乡村触媒激发乡村的内源式活力,从而真正在整治提升乡村面貌的同时,通过全面搭建乡村触媒系统,实现乡村的渐进式保护与开发,激发连锁持续的触媒反应,通过乡村显性和隐性文化触媒的复兴,重塑场所精神,最终重构乡村聚落的强大生命力。


[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作为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标杆项目,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运作模式之创新,形成“浔龙河模式“。


我们呈现了将一个占地31.4公顷的省级贫困县转化为生态新城的城镇复兴,不仅精心策划和提升农村公共设施与外部空间品质,还借此契机,向农村中引入新业态,这里整合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开发,它强调的是二者的融合,而不是割裂或覆盖。


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干预,重新定义一种新的乡村生活。


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2018,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优秀设计,二等奖


3.诗意的栖居——场所与定居


《诗意的栖居——保元泽第景观设计的现象学解析》,探讨现象学作为一种策略,去构建一个哲学框架对实践做出合理决策,提出景观作为建筑及其边缘空间的总和,更能全面反映人类对环境的知觉,体现现象学的意义,对拥有特定的物质和空间基础的居住区景观而言,诗意的栖居更包含了个体的文化和知觉体验。


《场所与定居——当代居住区景观营建的类型学方法研究》,在设计实践中从历史、地域中寻找活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型”,挖掘原型中的永恒价值,从而生成富有历史感的创新,建立人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实现诗意的栖居。


杭州,保元泽第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住区、中国十大水景名盘称号

 

CLA棕榈设计集团成立已二十余载,初期成立时,是抱着怎样的理想和目标?如今的棕榈又是沿着怎样的轨道发展?


张文英:棕榈设计从2003年初创发展至今,我作为最主要的领导者带领大家从一个小小的工程公司的设计院,发展到集景观、建筑、规划于一体的甲级设计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设计师更关注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开放的工作氛围和多样化有意义的项目类型。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变化,从早期的房地产园林、到市政公共空间,从市政园林项目的BT、EPC、PPP项目的运营建设,再到生态城镇建设,公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从绿道、碧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海绵城市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一直在学习、探索和实践。


历年来,完成了山东潍坊滨海新城CBD景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BT项目、吉首创园EPC+PPP项目,上饶槠溪河综合治理PPP项目等众多大型市政项目。


2014年战略转型为生态城镇的建设完成了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贵阳云漫湖旅游度假区、阳朔三千漓山水人文度假区等,这些生态小镇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都是我们所进行的先行先试的实践,为之后同类的项目做出了示范和样板。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践,尤其是2014-2018年湖南吉首创园的机会,让我们在习总书记在成都提出公园城市理论前,已经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而且,通过EPC和PPP的推进全面落地,顺利完成创园工作。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在广东乳源、河南信阳光山县、河南兰考黄河湾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


CLA您觉得我们景观设计师应该如何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或者政治影响力,从而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未来设计跨界、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方式将成为常态。在政策、规划、设计、学术和公众参与等多维度资源融合的背景下,您认为当代设计师新的角色是什么?您在具体项目中是如何做到跨学科、跨尺度的思维转换的?


张文英:从业多年,这个时代才是风景园林行业跟国家战略最相关的时代。无论是 “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以及“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


这些国家战略都和风景园林行业息息相关。风景园林行业不再是简单的美化和绿化,而上升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我看来,当代设计师的新的角色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政策的解读者——因为设计师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之一;其次是民生的关注者——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空间正义和公平性的实现;然后是自然的守护者——风景园林行业可以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永续利用。


至于在具体项目中是如何做到跨学科、跨尺度的思维转换的?我只想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永远学习的心态,打破固有的专业和学科边界。



如果您有什么话想要对张文英老师说,

欢迎在下方的留言区告诉我们。

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明 卉



 CLA社群 
欢迎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入群加入CLA社群获取最新线上线下讲座、大咖论坛、委员观点、案例分享等精彩内容

备注姓名+单位或学校


⬆  各界人士齐聚大湾区,共话生态文明建设丨CLA年会第二轮通知

⬆  加入我们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十年来聚焦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国家城市科学高端科技智库建设,搭建了广泛、诚信、有效的全球性创业和科研协作网络,组建了富有进取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一体的开放性组织框架。学会于2016 年5 月18 日换届,现任理事长为仇保兴博士(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学会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会核心竞争力培育,并为有志于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研发新技术、新系统的人士提供最优工作平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CSUS

商务合作及活动推广:

联系人:周明波

电话:010-62747826

邮件:674221088@qq.com

 ·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