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黄埔情缘丨难忘黄埔情

夏世铎 天下黄埔 2024-06-26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一所黄埔军校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统一自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天下黄埔择优刊登相关文章,为大家讲述“我的黄埔情缘”。

百岁迎盛世,难忘黄埔情。岁月悠悠,转瞬我已逾百岁了。回顾我的一生中,自1940年投笔从戎接受黄埔军校教育后,风风雨雨,历尽沧桑,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亲爱精诚”的黄埔情。

1939年,为了保卫祖国,抗击日军侵略我国,我满腔热血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投笔从戎考取空军军官学校十五期。与考取黄埔军校十七期二总队新生,同时送进成都黄埔军校十七期一总队接受预备入伍与正式入伍教育。我们一进军校大门,就看到一幅悬挂大门两旁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极为耀人眼目,激励人心,使人深受教育。入校后,首先接受预备入伍三个月,继之经过考试合格,接受正式入伍教育六个月。期间主要受步兵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

在政治思想教育上,使我终生难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教和“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记得孙中山先生在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提出:“从今日入学起,就要立下志向,一生一世不存升官发财思想,只知道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他的教导,对我们教育极深。还有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教育我们终身永守,使我们各期同学情谊亲密无间,能够“天下黄埔是一家”,有着浓浓的黄埔情。在校受训期间,无论是进行军事学术科教学,或是开展体育、文艺活动,始终贯彻继承发扬爱国家爱百姓不要财不怕死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使我们终生难忘。我今百岁,回顾我的一生,历尽沧桑,均能坚守黄埔军校给我的教育,发扬黄埔精神。

先辈深情




黄埔情缘,深深体现在校训“亲爱精诚”,体现在“黄埔一家亲”上,更体现在“牺牲、团结、负责”的黄埔精神上。众人咸知,黄埔同学无论领导下属、师生,前期后期、亲属,大家相见相处,都能亲如一家人。

1990年,我们十七期在校受训时期的政治部主任黄埔一期学长邓文仪,从台湾率访问团来上海参访,拜访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我时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与宋瑞珂会长一同热情接待了台湾以邓文仪会长为团长的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策进会参访团。该团成员大多是黄埔同学。两岸相隔虽已几十年,但相见有如亲人,互诉别情,畅谈甚欢,共议祖国统一大业,并取得共识,在交谈中气氛十分热烈。

1992年,邓文仪身体不适,再次委派台湾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策进会执行副会长黄埔六期学长陈述诒率团来大陆访问,并来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造访交流。我热情参与招待,并主持座谈会进行交流。会上两岸黄埔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咸认两岸同胞热切希望祖国统一,取得共识。会上充满黄埔情谊。该访问团回台湾不久,邓文仪学长即来函感谢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热情接待。原函如下:

夏副秘书长世铎大鉴:

本会此次由执行副会长陈述诒、副秘书长李民钦、顾问祁宗汉、秘书处主任邬昌贤等率团北上,抱持热诚之心,冒严冬天寒拜访贵会复承。先生恳切接待,为了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提高国际地位,交换宝贵意见,获益匪浅;两岸民间交流已达水乳交融,和平统一咸具共识。两岸当局倘能以开阔心胸,真诚相待,大业何患不成。台湾同胞除少数野心家及“台独”分子外,大多数人皆认同统一主张。本会成立之宗旨与贵会不谋而合,今后当不断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互补互利,早日促成统一大业,使中国日臻富强,以期大同理想之实现。有生之年,自当不遗余力,献身统一,尚幸先生有以教之。此次访问,承蒙协助,尤深感激,谨表谢忱,专此奉陈并颂。

崇祺

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策进会会长邓文仪

1992.12

1985年,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我即在宋瑞珂会长领导下工作,长达十年。期间深受他公而忘私,勤劳朴素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负责态度的教育,对我提高工作能力、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影响。我工作上感到困难,他总是鼓励我帮助我克服困难。他刚正不阿,有同学受到不公非议时,他力排众议维护这位同学的权益。我不幸患了感冒,宋会长以年老之身,亲自悉心热情照顾,使我很快痊愈。他待我如亲兄弟般的黄埔深情,迄今难以忘怀。

五期老大哥杨实人是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部长、南昌市副市长等职,以其丰富的革命实践及经验,指导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取得发展。他对后期同学极为爱护,多方扶掖。每当我遇到工作困难时,他总是热情帮助,悉心指导,鼓励我克服困难。“亲爱精诚”的浓浓黄埔情,深深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当时,杨副会长已年逾九旬,仍然孜孜不倦读书学习,认真笔记,虽身居高干,生活仍极俭朴,家中陈设也极为简陋,日常生活饮食也较为简单。有次,我因工作到他家请示汇报,时近中午,他怕我回去误餐,极力留我在他家用餐。餐桌上只是一碗辣椒,一碗咸菜豆芽,还有一碗白菜肉丝,一碗豆腐汤。用餐时,他不时地把白菜肉丝夹到我的碗里。大概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菜了。看到他生活如此俭朴,对我如此热情,我内心十分感动。像他这样一位为革命奋斗一生的老革命干部,不贪享受,不为名利,心胸坦荡,公正廉明,热爱祖国,热爱党的黄埔前辈,我从心底里对他非常敬爱。

台岛情怀




我在军校毕业后,留校曾在十八期一总队、十九期二总队任教,与学生朝夕相处,感情异常深厚。他们毕业后,各奔战场杀敌,不少学生还经常与我联系。两岸隔绝后,联系中断几十年,尽管我与台湾海外同学政见不同,但黄埔友情犹在。待两岸开放后,台湾海外同学纷纷来大陆探亲访友,来到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拜访、相聚。有些同学并不相识,只要互道哪一期的,大家就会相互热烈握手,互诉衷情,表现出浓郁的黄埔情谊。2006年,台湾的黄埔十九期二总队同学得知我在上海同学会工作,以原台湾炮兵学校校长林强中将为首,代表在台湾的十九期同学来函邀我去台湾观光、探亲、参访、欢聚。信函热情洋溢,充满黄埔深情,之后,又不断催邀。为了执行贯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宗旨,促进祖国统一,我去函表示有机会定去台湾与诸同学欢叙。很快他来函对我将去台湾表示热烈欢迎,莫不雀跃,欢欣鼓舞,黄埔情怀跃然纸上,读之令我十分感动。我终于消除某些顾虑,于2007年11月欣然随一旅行团去台湾旅游,藉此与台湾的十九期诸同学相聚。

2007年11月22日,我们乘航班飞抵桃园机场,下榻在台北新竹饭店。令人兴奋的是,当我步入饭店大厅时,早已在大厅等候多时的几十位十九期的学生,偕同夫人纷纷迎了上来,热烈亲切与我拥抱,向我致意。其中就有多名如林强中将等将官学生。大家一见面即如亲人一样互诉离别衷情,情意绵绵充满黄埔情谊。

由于我在台湾的行程已经排满,无多的时间与他们相聚,经过协商,学生们决定在我离开台湾的前一晚上,他们正式设宴,表示欢迎与欢送。他们的黄埔盛情让我深为感动。

这天晚上,十九期一、二总队的黄埔同学特地假座台北市著名的喜相逢酒楼隆重举行宴会欢迎我。当我到达酒楼时,林强中将等同学立即从酒楼大门趋前迎接。回顾我从1943年冬,离开成都军校十九期学生后至2007年与他们相逢,整整泪别了64年。昔日大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于今皆已是鬓发斑白的老人了。大家相见互相拥抱,倾诉别情,莫不感慨万分。“亲爱精诚”黄埔情缘溢于言表。

入席后,台湾的黄埔十九期一、二总队同学会会长何通俊首先热情洋溢地致欢迎辞。致辞完毕,诸同学齐声向我说:“请老师训话!”想不到两岸隔绝60多年,黄埔情谊依然;但他们多与我年龄相仿,多为中上层退役军官,居然仍有师生之情,对我仍很尊重,目睹此情此景,确实使我十分激动。

藉此宴会机会,我也坦诚发了言。我说:“我们在成都泪别了60多年,今天在台湾重逢,实在令人高兴。多少年来,我们希望相见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我又动情地说,我们祖国大陆五十多年来,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侵略我们了。我们两岸同胞同是血肉相连的炎黄子孙,全国人民都热切希望两岸和平祖国统一。孙总理教导我们说:“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想我们黄埔同学都不会忘记他的教导。今天祖国又赋予我们两岸黄埔同学历史使命,就是要遵循孙总理的遗教,继续继承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我还毫无顾忌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失败的原因,由于贪污腐败,不民主、不团结,人民生活艰苦,发动内战,士气涣散,失去人心等。众多同学听了我的发言,几次鼓掌,并纷纷发言表示赞同我的看法。宴会上,同学与家属热情举杯向我频频敬酒,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有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席间充满一家人的黄埔深情。

宴会后,同学们及家属纷纷向我赠送礼品,并与我合影留念。我也将带去的《黄埔》《上海黄埔》和拙作《桑榆墨韵》分赠给诸同学。临别依依,大家充满难分难舍的情谊,至今令我难忘。

作者系黄埔军校第17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编辑:王博




我的黄埔情缘丨两岸携手传承黄埔精神,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