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爹亲娘亲不如XXX亲”作者的结局

互联杂谈20 2024-03-19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作者的结局你想到了吗?

新秋菊 



李劫夫 



最近,一篇《“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作者李劫夫下场有多惨》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提起作曲家李劫夫,70后、80后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更不用说90后、00后的年轻人,知道这个名字的就更少了。

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可是全国大名鼎鼎的红色作曲家。

他作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以民族风格浓郁,曲调清新,质朴自然,通俗流畅而风靡一时。《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一代一代往下传》等“革命歌曲”,是如今六十岁以上的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他作曲的《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至今仍然是每个卡拉OK厅中,六十岁以上的“广场舞大妈”们,经常点唱的“红色歌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听着李劫夫的歌长大的。李劫夫的歌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歌曲让他们永生难忘。


文革开始后,李劫夫“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创作,更是进入一个特别的时代。除了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外,他还别出心裁,为那些散不成词、律不成韵、句子长短不一、毫无韵律感、充斥着政治词汇的《毛主席语录》,谱写了大量的所谓“语录歌”,并被广为传唱。1966年9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刊登《毛主席语录歌》,编者按说“语录歌”“这是一种崭新的形式。”使“语录歌”成为文革中重要的政治工具。这些“语录歌”,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葩”。

我见过被称为“中央首长”的李劫夫,是五十多年前的1968年。

1965年,我参加了“四川石油大会战”,很快被调到我当时所在的石油筑路处宣传队。1966年又因为轰动全国的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被选调到四川石油会战总部演出队,即后来的四川石油局革委会宣传队。

1968年初,为庆祝国庆19周年和四川省、石油局革委会的成立,我们宣传队创作了一台文艺节目,取名为《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

之所以创作《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是因为1958年春,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议结束后的3月27日下午,到四川省隆昌县圣灯山(文化大革命中被认为“圣”字有封建色彩,改“圣灯山”为“胜灯山”),视察了四川石油管理局隆昌气矿碳黑厂。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号召“工业学大庆”。那么,他去过大庆吗?没有。毛泽东一生中从来没有去过大庆,他唯一一次对石油系统的视察就是1958年到隆昌气矿碳黑厂。

随着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这次视察便成了四川石油部门每年必须隆重庆祝的盛大节日。这个车间也因为毛泽东曾经来过而名声大振,更名为“3·27”车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毛泽东更被捧上了“四个伟大”的神坛。他当年视察碳黑厂一事,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派”拼命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大好题材。

1967年3月,隆昌气矿军管会为“庆祝毛主席来矿视察九周年筹备委员会”,调我到隆昌气矿参加筹备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创作歌舞《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这次筹备活动,因当时四川进行的“二月镇反”运动而夭折。

1968年夏,毛泽东调整“战略部署”,抛弃红卫兵、造反派,派出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各高等院校及所有“上层建筑”单位。8月5日,又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送的芒果转送给工人宣传队。

一时间,“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口号震天响。我们作为工人业余宣传队,也因被要求要占领“上层建筑斗、批、改舞台”而得到加强,人员从20多人扩大到60人左右。

我们重新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剧《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分为“欢呼全国山河一片红”“石油工人献忠心”“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等三幕。

特别是第三幕,在表现毛泽东到碳黑厂视察的场面时,我们想起当时的电影记录片中,看到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红卫兵泪流满面,挥舞《毛主席语录》,有节奏地呼喊“毛主席万岁”的狂热情景。于是,在第三幕“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的《红太阳来到咱车间》中,插入了这样一段:随着一声欢呼:“毛主席来了!”舞台上的演员拿着《毛主席语录》,一下子拥到舞台的右侧,有节奏地呼喊:“毛主席万岁!”这时,《东方红》乐曲在欢呼声中响起,仿佛毛泽东正从我们面前走过,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激情的呼喊中,从舞台的一侧,一直喊到舞台的另一侧,大约持续四五分钟。


实际上当年毛泽东视察时,从隆昌县城到圣灯山沿线已经全部戒严,而毛泽东仅仅在火炉旁呆了十几分钟。出于保密的需要,除了极少数领导和保卫干部外,不要说根本没有出现这样的群众欢呼场面,就是当时在上班的工人也完全被蒙在鼓里,只是在毛泽东离开以后才知道。而且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本是1960年代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怎么可能出现在1958年?

但是,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斗、批、改舞台”的需要,可以打破一切框框,居然没有任何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排练时,效果就出奇的好,台上的演员和台下观看排练的人,全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10月28日,四川石油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在威远县红村(当时的四川石油会战总部驻地)成立。同为省革委副主任的刘结挺、张西挺夫妇,代表四川省革委、成都军区到红村祝贺。

当晚,红村山顶的大礼堂,红旗招展,灯火辉煌。我们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首次公演。参加庆祝晚会的省革委、成都军区的负责人和石油局革委的所有成员,以及一千多群众观看了演出。

当第三幕《红太阳照亮了胜灯山》演到毛泽东视察一场时,台下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合着台上我们欢呼的节奏,使劲地鼓掌,台上、台下一片沸腾。观众的激情也极大地感染了我们,“幸福的热泪”夺眶而出。不少的观众也泪流满面,有的观众还不时站起来高呼“毛主席万岁!”

演出结束,所有观众全部站起来,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去。刘结挺、张西挺和局革委的负责人走上舞台,祝贺我们演出成功。刘结挺在接见我们时说,你们的演出十分感人,我们都流下了眼泪。你们都是工人,工人阶级要登上上层建筑“斗、批、改”的舞台。他强调说,你们演出的节目要拍成电影,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那样,让全国广大群众受教育。

随后,我们按照四川省革委的安排,从11月开始,在成都四川剧场为省革委、成都军区共产党员代表大会;省、市机关的造反派、解放军战士、大、中专学校的红卫兵等演出。

有一天,我们突然接到通知,提前到四川剧场,并且反复强调,不准带亲友来看演出。我们到达四川剧场,发现剧场四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卫森严,观众全部是穿军装的解放军。演出开始前通知我们,晚上有“中央首长”来看演出。

演出结束,观看演出的解放军有序离场后。我们没有卸妆,马上在舞台上集合。省革委副主任张西挺,陪同两位穿着当时最为“时髦”、最为“革命”的绿军装的人,走上舞台接见我们。这两个人虽然穿军装,戴军帽,但却没有佩戴领章帽徽,显然不是军人。

原来,这两位就是当天来观看演出的“中央首长”。经张西挺介绍,我们才知道,年纪较大、大约五十多岁胖胖的老头,是作曲家李劫夫;戴眼镜、学生模样的年青人,是创作名噪一时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青年美术家刘春华。

刘春华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显得有点腼腆,一直没有说话。

作曲家李劫夫的大名,我们早就如雷贯耳。他作曲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和许多“毛主席诗词歌曲”“毛主席语录歌”等,我们都十分熟悉,因此,对他十分崇敬。我们也知道当时他是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但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中央首长”,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李劫夫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身体,脸色红润,接见我们时,显得十分兴奋。等到他一开口作指示,更使我们大吃一惊。浑厚的男中音,略带东北味的普通话,极富音乐家特有的感染力。

他说:“工人同志们,你们的演出十分成功,我非常激动!”他停顿了一下,提高声调,把手用力向上一挥,大声说:“我代表江青同志,来看望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们顿时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我们这样一支普通的工人业余宣传队,能够得到毛泽东的夫人、中央文革副组长、“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伟大旗手——江青同志”的重视,我们感到无比荣幸、无上荣光。李劫夫告诉我们,江青得知石油工人自己创作、演出的歌舞要拍成电影,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抓紧,抓好。江青同志日理万机,非常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所以,专门指示我,代表她来看望大家。

他还说,江青同志还亲自批示,专门拨给成都东方红(原峨眉)电影制片厂两小时的进口彩色胶片,作为拍摄这部影片时专用。



李劫夫在基层采风



原来,张西挺曾经去北京,专门向江青汇报。我保存的当年资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张西挺在接见我们时说:“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看看有没有摇摆舞,情歌小调。因此叫不忙拍,等审查后再拍。(宣传队问:请首长审查有没有摇摆舞?)可以。没有庸俗化。”这才有了李劫夫审查观看我们节目的一幕。

当有人提议,请劫夫同志为我们演唱一首歌曲时,他毫无大音乐家的架子。在接见我们的舞台上,即兴为我们清唱了他为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谱写的歌曲:“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浑厚的男中音,在舞台上回响,激起我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也许现在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作曲家、一个画家怎么就成了“中央首长”?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当年毛泽东夫人江青任副组长(组长陈伯达只是一个摆设)的“中共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如日中天、权倾一时。尽管并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之后,实际上其权势远远超越前面三个机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机构”,能够代表江青的人,被称为“中央首长”,就不足为奇了。

当时的李劫夫作为江青亲自派出的“钦差大臣”,来审查我们节目,正是他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之时。

万万想不到,写了《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等“经典革命歌曲”,忠心耿耿的红色作曲家,在两年多以后,由于“紧跟革命形势”,谱写了歌颂副统帅的歌曲,在9.13事件后,逃不脱被批倒、批臭、直至迫害致死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不以。


来源:新秋菊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