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吟诗作赋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阿斗的梦 阿斗凿墙
2024-08-10

吟诗作赋 | 文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端午节再读屈原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他不是从桥上跳下去的。他是抱着一块石头沉入江底。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谈论或研究这类事件。

后来又有人投入昆明湖……后来又有人投入嘉陵江……后来又有人背负千元罚款投入汾河……

我们这个民族擅长给这类事件赋予宏大的色彩,什么爱国啦,什么明志啦,什么自绝于人民啦……

然而,像屈原这一类非畏罪非病痛而选择的自沉,其最直接的表达应该是,我不认同你们蝇建的这个共同体。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这便是屈原的表达。

千百年来,人们读屈原,总能从他的诗句中找回人的本真状态。这正是屈子的魅力。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是啊,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这才是人的本真状态。

……读着读着,你会联想到一个词“求同存异”。你看,“求”这个字就很刻意,它并不是人的本真状态。然而,求同存异这样的说辞现今大行其道,这是为什么呢?读屈原的诗往往会让人产生联想,令人深思。

前段时间我在微信视频号发表了一首原创作品。有人说这是一首情歌(可能是因为我在520发这首歌引起了大家的误解)。其实那首歌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方圜不能周,异道不相安。现代文明应该抛弃这种观念——把独立的个体捏在一起。


歌曲只是表达我个人的感受。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立意志。这是人的本真状态。如果要找精神源头,穿越千年,我们发现源头就是,屈原!

作家方方曾在80年代听到一首源于屈原的秭归招魂曲,她在《很多年前的声音》中写道:

“原来一个诗人的生命能以这样的方式延续千年;原来真正的文学竟能够超越无数朝代在民间如此鲜活地生长……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声音始终影响着我的写作和我的人生。”

方方老师在谈到写作这个职业时说:“这个职业可以让自己更个人化,更随心所欲。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同事,朋友也多是远距离的,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经济窘迫。这样可以更冷静而客观地看社会看世界。” 这样的思想不正是“鸷鸟之不群”吗?

西汉淮南王刘安评价屈原曰:“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这段话道出了屈原的个人独立精神。

后来的统治者用忠君爱国的形象绑架屈原,但我们从屈原的诗歌及其他言论中不难发现,他一向是有着个人独立精神的。他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的思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个人独立的精神源头。

个人主义者在中国虽然踽踽独行,备受打压,却一直有着传承和延续。反观世界,直到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个人主义思想才开始萌芽。

个人主义并非单纯的利己或利他,而是涵盖了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多种形态。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等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论,他们将个人视为价值的源泉,主张个人的幸福与成就应成为评价社会秩序的唯一标准。如今个人主义不只是少数人的个人追求,而是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社会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的基石。

很多人只从字面上理解个人主义者,认为个人主义者只顾个人,是自私的。但实际上恰恰是心胸博大者才认可个人主义。一个心向大海的人,才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闪着光。个人主义者的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每一个个体都不应在集体的洪流中被淹没。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竹简上刻下“鸷鸟之不群兮” 这几个字,他没有想到其真理的光芒直刺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到现在人们都不愿面对这个事实——强者大多选择一条独行的路; 而心虚的人往往会依靠集体和团结来求得生存、发展和功利,他们往往在集体中随波逐流,或者有目的地“求同存异”,或者通过更为激进的言行来显示自己。

如果说权利和欲望是罪恶的发动机,那么集体和集体的追随者就是一个个往前推进的动车组。历史上的很多悲剧都是因为更多的人在集体中更激进的行为造成的。如纳粹、义和团、十年浩劫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古老东方的历史上,改朝换代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他们在历史中往往鄙视那些言行独立的人,而以浓墨重彩讴歌那些一起起事的弄潮儿。然而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种改朝换代的历史会陷入一种死循环,不断重复又重复。其实原因很简单,通常的集体行动都是在某种引导下的万众一致的行动,所以墙倒众人推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然而,纵观历史并进一步思考不难发现:集体可以推倒一堵墙,集体也可以重建一堵墙。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独立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完善(需要解释的是,个人主义并不反对协作与互助,只是更加强调个人独立)。时移世易,工业革命时代的分工协作思维已显落后,但很多人仍抱着集体思维不放。他们固执地认为,好人就应该为了自由,为了信仰,为了某种高尚的目的,团结起来,去打败那些坏的共同体。这种思维的发展进程往往是,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而团结,为了一个更高尚的目的而疯狂……信仰的旗帜永远在更高处飘扬,而集体中的人呢,为了它可以灰飞烟灭。

个人主义思维与集体思维是泾渭分明的两条路。个人主义者践行的是,来人间一趟,做好自己,体验人生,坚持自己的选择,尊重且不影响别人的选择。

个人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会相安无事吗?实际上并非如此。个人主义者一般不会挑战集体主义者,然而只要个人主义者站在那儿,就会成为集体主义者的眼中钉,张爱玲就是如此。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蓦然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这时丁玲过来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

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投奔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

后来有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服饰都要统一,更何谈其他。”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这是对个人主义的精妙诠释。

古往今来的一些个人主义者都是逼不得已进行不屈的抗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呐喊,就是马丁路德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这使得个人主义上升到个人信仰的层面。

在当今这个谈信仰色变,谈信仰就会出现纷争的年代,很多人拥有集体信仰,但也有不少个人主义者坚持自己的个人信仰。

我相信,拥有集体信仰的人会进入天堂,因为天堂是美好的; 而坚持个人信仰者如我,是可以奔赴地狱以下19层的,因为个人主义者无惧黑暗!

正如屈原沉江的那一刻,他是无所畏惧的。

【作者简介】吟诗作赋,男,武汉音乐人。曾参加湖北“云梦人”乐队。90年代末期,和一帮朋友在武汉古琴台创办“琴台原创根据地”,以半公益的形式培养原创音乐人,传授乐器演奏知识及技巧。一枚园地耕耘者。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我手写我心。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往期精选 :

老稻:红珍追思会发言,我剪出来的第一个视频
拾安:我所认识的两个红珍
斗鱼:人人都爱红珍
丁东&邢小群:文星陨落感怀
清如许:从不求饶
邢小群:红珍的人生,是一本永远鼓舞人的好书
苍须:悼红珍
一枚:送别红珍
江棋生:万红珍,万里挑一的奇女子
汉水伊家 | 重读乾隆谕旨
荞麦:送别我的妈妈景毅
格格:红珍,一个正常的人
大灰狼:探望红珍
红珍:虽然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但有很多美好的事发生在我身上(4月24日)
刘又生 | 愚蠢是一种道德缺陷,而不是一种智力缺陷
吟詩作賦 | 英烈頌
我住长江头 | 万里奔赴的拥抱
红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19日)
一枚:生命的礼物
茆家升:粪殇——右派师生的生死情谊
清如许:想我的灵魂化作一滴泪,浇灌玫瑰
红珍:向死而生是共同的命运,向阳而生是个人的态度(4月15日)
周永威 | 社员结伙,智盗公粮
南宫踏舞:我这辈子最钦佩的人就是我老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阿斗凿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