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守奎等:仰望中藏着一个下跪的人

李守奎 王永昌 汉字文明
2024-09-09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



仰望中藏着一个下跪的人


李守奎 王永昌


编者按: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博士的新著《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通过对具体字例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将汉字的来龙去脉、结构理据、字际关系、文化内涵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中,生动展示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经李守奎教授授权,汉字文明开辟“汉字阐释”专栏,陆续连载有关内容,敬请期待。今天推送第三十四讲“仰望中藏着一个下跪的人”。



本讲要点:“卬”字形所表达的意义一是高,后来变成“昂”;一是抬头,后来变成了“仰”。昂、仰、迎等都是从卬声。“抑”字中的“卬”是“”或“印”的讹变,与“卬”的音义没有关系。


说解汉字:卬、仰、昂、迎、抑(


群体动物大都能用肢体语言表示群体间的彼此关系,地位低的见到地位高的大都得低下头,甚至躺在地上,不仅表示不反抗,而且进一步表示顺服、恭敬等。上一讲说到“跪”这个动作表示放弃或者无力反抗、顺从或尊敬。仰望的“仰”字中也有一个跪着的人,“仰”与跪着的人形有什么关系?


先说一说“俯视”与“仰望”,从高处看低处,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坐在紫禁城太和殿的御座上,可以俯视群臣。群臣要想看看皇帝,只能仰望。有一个词现在不怎么使用了——“阶级社会”,就非常形象。阶级本来就是像楼梯那样的构造,一级一级,自下而上的层级。我们的社会很早就被分成这样的层级,每个人分布在不同的层级上,这就是社会地位。上进就是往上爬,以求获得更高一点的地位,堕落就是从这阶级的上端掉到了底层。阶级是普遍存在的。站在台阶的下面看上面的人,只能是仰望;站在台阶上面看台阶下面的人,必然是俯视。要想不被俯视,不仰望他,你就得上一个台阶,和他平等。


回到文字,“俯”字初文就是一个俯身向下的人形,以后再说。“仰”字是不是也可以画一个仰着身子的人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仰头的简笔画不太好画,就用人体关系来表示。


,举也。从人从卬。(《说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用一个词表达就是“仰”。“仰”字从人,和“俯”的道理一样,这是人的动作。从卬,意思是与“卬”的意义有关,这个“卬”的意义是什么?

,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诗》曰:“高山卬止。”(《说文》)


《说文》的这种写法见于秦印:


“卬”的意思是望,为什么是望?没有读懂。引用的诗出自《诗经·小雅·车舝》,今天的传本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卬”就是仰。


“卬”字的构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战国秦汉的“卬”字来看,许慎说字从“匕”是有依据的,但不好理解。我曾有过一个大胆的猜测,“匕”可能是人的变形。一个站着的人,一个跪着的人,通过两个人的体位关系表意。站着的人,对跪着的人而言是高大;跪着的人,对站着的人而言是仰望,所以“卬”字的常用义有仰望、仰慕等。但是其它古文字字形并不能支持这种猜测。


 “卬”字的字形最早见于战国:


(上博简·柬大王泊旱14):王仰天□而泣。

(上博简·三德15):仰天事君,严恪必信;俯视地□,务农敬戒。


楚文字不能有效证明上文所提出的左侧是人形的假设。左侧的部件位于“卩”的上部,应当是敬仰的某个对象。左上方一个弯曲的笔画,会是什么呢? 这就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汉字阐释的不确定性。


一切都有可能,但要成为一说就得有证据,合乎事理。不知就阙,不必乱说。“卬”字的左侧是什么不能完全确定,但右侧是个跪着的人是可以确定的,跪着表示尊敬也是可以确定的。仰视,瞻仰,高山仰止,“仰”从古到今都表示着敬意,这也是字形中跪着的人所表达的意义。


“卬”“印”形体相近,容易互讹,在古文字中就纠缠不清,给古文字识读带来不少麻烦。在现代汉字中也纠缠不清,给利用偏旁部件识字带来困难。


“抑”字就是识字的陷阱了。“抑”右侧本来是反写的“印——”,太罕见,就把它类化成了“卬”,说白了,就是写错字。


我曾经说过汉字的偏旁系统有时好像故意给人设置陷阱,有意想看“秀才识字认半边”的笑话。“印”与“卬”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形、音、义都不同。“抑”与“印”本来是一个字,应当写作“”,不知什么时候就省作“抑”,与“仰”“昂”“迎”等字所从的音符完全一样了。 本来“印”“卬”“卯”等字的区别度就小,这么一搅和就更乱了。现在我们只好硬记,如果按规律推,反而出错了。


今天给大家一些不确定的推测,不是知识,是一种思考汉字理据的方法。


注释

①楚文字“印”字“”与“卩”共用笔画。

②“昂”“仰”等字从“卬”表音,现在韵母还一样;“迎”也是用“卬”表示读音,声母、韵母都不一样了,但都符合语音演变的规律。


理论延伸与思考

汉字理据研究实际上是根据一定的线索探寻古人造字的思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有合理的推测,但“合理”的标准是什么?在字形不明的情况下,不能强不知以为知。“卬”是“仰”的本字,跪着的人可以表示敬意,但其左侧上方是否是人的变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作者简介


李守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王永昌

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


文章选自:《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

李守奎、王永昌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1年版



编辑 | 张振楠

审核 | 仇俊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汉字文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