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要百姓安乐,我入十八层地狱又何妨”

秀才读史论公道 2024年09月06日 12: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怡楚 Author 李怡楚

公元556年,西魏太师宇文泰病逝。

跟曹操、司马昭一样,宇文泰活着时并未称帝,原因在于要留个好名声,不能做篡位的佞臣。

再说了,其时西魏大小事都是他说了算,跟皇帝也差不多。

到了下一代,便没有那么多道德负担,一年后,其子宇文觉接受西魏恭帝的禅让,建立了北周,是为周孝愍帝。

宇文觉当皇帝时,不过十五岁,朝政由四十四岁的堂兄晋国公、大司马宇文护掌管。

宇文护平生只服宇文泰一人,等到自己掌握大权后,将赵贵、独孤信等一众政敌先后弄死。

其他将领兔死狐悲,纷纷跑来怂恿皇帝,大家合力,一起扳倒宇文护。

小皇帝也被压得喘不过气,决定放手一搏,悄悄招募了一群武士,在宫廷花园内日夜演习,如何捕捉捆人。

事情毫不意外泄露,有人报信给了宇文护,大司马一听,这不是针对我么?

带人进宫逼周孝愍帝退位,幽禁之。

未几,杀之。


宇文护只是宇文泰侄子,纵然有当皇帝的心思,深知此时不能服众,还得找宇文泰亲子继续过渡。

于是,找了宁都公宇文毓来做新皇帝。

二十五岁的宇文毓年份正好,勤于朝政,厉行节俭,兴文学,采群书,皇帝当得有声有色。

宇文毓越能干,宇文护心里越慌,再这么下去,你还真成了皇帝。

一年后,派人毒死了宇文毓。

宇文毓临死前,口述遗诏,我子年幼,无法治国,弟弟鲁公宇文邕宽仁大度,我决定把皇位传给他。

宇文护看了看十七岁的宇文邕,觉得没啥威胁,顺势立他为北周第三任皇帝,是为周武帝。

武帝坐在皇位上,看着大殿里斑斑血迹,将一个忍字强压心头。

诏令天下说,晋国公是我兄长,朝廷首臣和国家肱骨,许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皇帝日常很听话,大司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没有任何想法。

宇文护逐渐放松警惕,对皇帝不存戒心。


公元572年,周武帝二十九岁。

宇文护权势更盛,府第守卫人数都超过了皇宫,儿子和僚属们恣意横行,搞得北周怨声载道。

皇帝依旧是听之任之,毫不干涉。

这年二月十四日,宇文护从同州回长安,武帝带他去含仁殿参见太后。

一边走,一边说,母后年纪大了,仍酷爱喝酒,我怎么劝都没用,她最听您的话了,兄长帮我劝谏一下吧。

从怀里掏出一本《酒诰》,递给宇文护,说,您用这个来规劝太后。

宇文护进殿,跟婶婶寒暄几句,开始诵读《酒诰》。

读到声情并茂时,武帝忽地跳起来,用手中玉笏猛击宇文护后脑。

宇文护摔倒在地,武帝让太监上前补刀,太监哆哆嗦嗦下不了手。

这时,躲在门外的卫公宇文直冲了进来,砍死了宇文护。

是夜,武帝散出铁骑,抓捕宇文护的儿子、弟弟以及亲信,全数杀死。



权臣既诛,国政归于皇帝。

周武帝将宇文护生前官职大冢宰转为虚职,实权散入六府,去掉权臣滋生土壤。

取消兵源的民族限制,境内男丁悉可为兵,子若从军,家庭三年内可免租调徭役,百姓踊跃入伍,大大扩充了兵力。

又改军士为侍官,作为天子近臣,直接隶属于皇帝,这样一来,武帝将军权紧紧抓在手中。

同时,武帝不遗余力地打击世族和豪强,凡“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大户必须向国家让渡土地和劳力。

下令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大量奴婢被释放,转化成人口红利。

接着,武帝将目光看向了殷实的寺院。


其时,不管南朝还是北境,庙宇僧侣遍布天下,占据大量土地和人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寺院不交赋税,不服徭役,百姓争先为僧,以躲避税责。

朝廷少了税收,国家没了兵源,武帝由是决定灭佛,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在此之前,皇帝组织百官讨论,儒教、佛教、道家孰为尊,官员心领神会,排出来的位次是,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舆论造足后,武帝开始了具体实施,禁止宣传佛教,关闭三万多家庙宇,勒令数百万僧人还俗。

北周僧人不堪忍受者,纷纷逃去江南。

灭佛过程中,只损毁佛经、佛像,并未摧毁庙宇,也没有擅杀一位僧人。

皇帝的收获则是,大量的肥沃土地,三百多万的人力,以及在北周更高的威望。


三年后,周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周武帝前往北齐都城,继续推行灭佛运动。

在邺城商议三教废立之事,一位叫慧远的僧人不服气,站起来跟周武帝辩论。

和尚说,你父亲宇文泰信佛,你却灭佛,是为不孝。

皇帝说,让僧侣还俗侍奉父母,这是大孝,朕一统天下,让朕的父亲扬名千古,这更是大孝,你怎么说我不孝呢?

和尚说,你父亲宇文泰说过佛教对国家有益,如果不是这样,你父亲为什么崇佛呢?

皇帝说,灭佛后,百姓徭役减轻,国家税收增多,军事能力提升,故能东平北齐,西破吐谷浑,这才是真正对国家有益。

和尚又说,你现在凭借皇权为所欲为,但死后到了地狱,便不论贵贱,你难道不怕么?

皇帝大怒,说道,只要百姓安乐,我入十八层地狱又何妨!



二百五十年后,唐宪宗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了三日,天下闻之哗然。

刑部侍郎韩愈直接写了一篇硬朗的《谏迎佛骨》,痛斥了皇帝的无状。

韩愈说,以前的尧舜禹汤年代,从未有过佛教,天下治理得很好。

反而是汉明帝、梁武帝等人,事佛求福,反而连连遭祸,从这个角度来说,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皇帝您殷勤地侍奉佛祖,朝臣百姓们纷纷效仿,只会更加用力,老少奔波,弃其业次。不好好生产生活,天下岂不是大乱。

佛祖是海外人氏,就算本人来了,陛下贵为天子,按照礼法抽空接待一下就行了,不需要过多礼节。

这回来块骨头,反而如此虔诚,这完全不合情理。

我请求把这块骨头交给有司,扔进水里火中,断绝人们杂念,免遭后世嘲笑。

佛如果真有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祸殃,都加在我身上吧,我绝不埋怨后悔!

宪宗看完气疯了,要处死韩愈,宰相们纷纷求情,最后贬为潮州刺史。


年代虽异,韩愈与武帝想法趋同。

总结成一句话便是,文化必须服从于政治。



邺城辩论一年后,武帝率军攻打突厥,不幸病逝于征途,年仅三十五岁。

英年早逝,子嗣昏庸,大权渐渐落到杨坚手中。

杨坚先除掉三位不服的总管,接着一鼓作气,杀光了诸位宇文王及其子孙。


大势所趋下,周静帝颁下诏书,迁居别宫,禅位于隋王杨坚。

杨坚在百官见证下,登基为帝。

随后,隋文帝暗中杀害了九岁的小皇帝,然后将周静帝隆重下葬于恭陵。


八年后,隋灭南陈。

长达三百六十九年的漫长分裂终于结束,天下自此重归一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秀才读史论公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