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小县城,是如何欺骗中央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洞察 Author 擎苍太守

2016年,河南省长垣市向上申请多个项目进行保障房配套建设,其中3个项目中央拨出预算内资金合计超4000万元。
按照原计划,在长垣和平里小区本应该有三座立体车库在那里,为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生活便利。
但很多年过去了,有人打开这个投资高达466万的车库大门,发现里面到处都是灰尘和飞絮。
各种破落和不堪都有,但唯独没有任何使用的痕迹。
在长垣蒲光社区安置房小区,那里也应该有一个新修的幼儿园和卫生室。幼儿园里应该有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卫生室也应该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幼儿园没有踪迹,而本应该是卫生室的地方实际上仅仅是两间简陋的门面房。
就这,花去了中央财政1800多万
在长垣的规划地图里,还有一条为魏庄安置房配套建设的大路。如果没有意外,这条路将宽宽敞敞,平平坦坦,大概有1公里那么长。
但可惜的是,现在这条花了1700多万的路还是一条断头路。就摆在那里,像一条死去的蚯蚓。
7年过去了,一个当年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应该快要上中学了。但这些孩子们本来应该有机会上的学校,走的路,竟然竟然全部烂尾。
4000多万打水漂的财政资金,都来自于中央,来自于国家!
2023年3月28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了2022年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在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河南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省份之一,全国排名第二。
或许有些朋友不太理解什么叫财政“转移支付”,说白了,这就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是一样的道理。每年,地方都要向中央缴纳财政。而中央又要根据各地方的财政实力,给予转移支付。
一些经济能力较弱的省份,本身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这时候就需要国家把全国收缴上来的钱再从口袋里拿出来一部分,接济一下经济弱一点的省份。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在一个家里,妈妈把孩子们上交的果子收起来,然后再多给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孩子一些。
最近十年,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不断增加。从2013年的48038亿一路水涨船高,到2022年已经高达97144.75亿,整整翻了一番还多。
从中央的预算来看,这些钱主要用于基本医疗、教育、养老等三个大类。
2023年财政部门公布的“账本”中就能看出来,河南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6.9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6.13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河南(35.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支持教育的“转移支付”中,河南三项内容获得支持都排名第一。

在“基金养老金转移支付”方面,河南获得“转移支付”(721.84亿元),名列第3。
而在“转移医疗类转移支付”方面,河南获得了439亿元的支持,位列第一。
事实胜于雄辩!
用客观数据说话,国家在财政上对河南的支持力度真的已经不算小了。
如果这些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钢如果都能用在刀刃上,河南咬咬牙建起来一个甚至几个“山河大学”,是不是也不在话下?
说一千道一万,钱,就怕乱花!
河南获得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少,这些钱都怎么花的?花在哪儿了?
前段时间,河南鲁山县造了个被全国人民说丑的牛郎织女雕塑,花了715.2万元。
虽然当地住建局局长被免了,但雕塑背后的猫腻儿,目前还没有调查清楚。
本以为鲁山已经很过分了,花了大几百万,弄了个那么丑陋的雕塑。
但没想到这次长垣又爆出拿中央拨付的4000万,用了7年时间硬生生把“民生工程”,干成了个“烂尾工程”。
这不就是在割中央的韭菜?!
连续几年,国家都在号召各地政府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不少地方政府甚至下发文件要求“文件资料一律双面印制,会议不发笔、本等办公用品”。
这些措施很好。但过日子不能“省了芝麻,了西瓜”。
大笔一挥千百万建个雕塑的钱,双面打印得打多少年?
2023年新年伊始,河南省财政厅工作综述最后一段话写得很好:
推进政府过“紧日子”制度化常态化。“无预算,不支出”,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省级先后出台8个文件,修订完善会议费等30多项制度办法,出台19项支出标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切实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我很喜欢这句话: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这个最最简单的事情,考量的正是政府治理能力!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