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座城市曾是“文科学霸”,却敢与北上广比“硬核”科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战争 Author 卡梅利多



作者:卡梅利多来源: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
绵阳,既是李白故里,又是“西部硅谷”,这里人文与科技齐飞。除具有独特的山水人文禀赋外,锚定成渝副中心的绵阳聚集着多个“国之重器”,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这个地级市如何能与北上广同台竞技?一起来看!全文3892字,阅读约10分钟
这两天,有一座西部城市带着炫酷“宝藏”闯荡佛山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而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挺进粤港澳大湾区。

早在半年前,这座城市就带着“硬核”科技与“诗意”生活走进东莞,千里迢迢,赴山海之约。

这座与大湾区频频互动的西部城市,很有来头。要知道,诗仙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都出生在这座城市,诗圣杜甫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并建了第二座杜甫草堂,可以说空气中都有一股书香气。

人杰,必然地灵。

这里风景瑰丽,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生态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造就了“九寨后山”王朗自然保护区、虎牙大峡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仙海湖等人间盛景。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绵阳有野生大熊猫418只、占全球的22.4%,被誉为“中国野生大熊猫第一市”。

写到这里,相信已经有很多人猜到我说的这个城市是:绵阳。

如果城市有性格,那绵阳肯定是一个书卷气满满的“文科学霸”,但假如你认为绵阳是个偏科生,那就错了,因为它的“数理化”成绩也是国内一流的。

公开资料显示,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城市,成渝绵“创新金三角”重要支点,素有“西部硅谷”之称。

来看看国家布局在绵阳的重磅科研机构,你就明白“西部硅谷”这个称号真不是吹的:
‍‍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1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如此多的“国之重器”集聚在一个地级市,实为罕见。
‍‍‍‍‍‍‍‍‍
如果李白、欧阳修穿越到现在,看到自己的家乡不仅人文荟萃,还是这样一个著名的科技城,想必也很惊喜吧。
‍‍‍‍
科技与人文,就像人类的左脑与右脑,分别代表了感性与理性,二者在绵阳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既有“内秀”的科技硬实力,又有“外放”的文化气场。

图片来源:绵阳发布


这里是李白、欧阳修的故乡

品学兼优的“文科学霸”

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土,可以“生”出李白这样的诗仙,欧阳修这样的大散文家?

绵阳的建城史,得从几千年前说起。绵阳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北扼秦陇,西抵氐羌,东连巴汉,南达成都”,特殊的区位让她很早便拥有自己的历史,据说4500多年前便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在2200多年前便已建城,历来为州郡治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区位来看,绵阳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腹心地带,充分享受三大城市的人才与产业外溢,这决定了绵阳注定是个不凡之地。
‍‍‍‍‍

图片来源:澎湃


不凡之地,必有独特的山水人文禀赋。


绵阳有山。

山南水北谓之阳,“绵阳”这个名字,因她位于绵山之南而得。


绵阳有水。

一般而言,江河汇流的地方,都是文明的繁衍之地,绵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古绵阳又称涪城,身处古代蜀文明连接巴国的水路交通要道,两大文明共同造就古时涪城今时绵阳——既有蜀文明的野居闲趣,也有巴文明的勇毅恣肆。


绵阳有文气。

绵阳有绵延古今的文脉。除了具有神话传说的嫘祖文化、大禹文化,绚丽多姿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绵阳也是三国蜀汉文化重要承载地。

“蜀汉兴亡在绵阳”。绵阳古称“涪县”,素有“蜀道咽喉”之誉,是三国时刘备取川的据点,也是蜀汉后期大司马蒋琬御魏的战略指挥中心。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邓艾南击蜀汉,为打破僵局,另辟蹊径——袭阴平古道,破江油关(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大军一路长驱直下,直逼成都,迫降蜀汉君臣。


当下绵阳的基础教育承传历史文脉,展示其作为诗仙故里的纯正基因。高考本科硬上线率和万人比连续22年领跑全省。


3月23至24日, 一场诗与远方的盛会点亮绵阳科技城,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少年李白”虚拟亮相推介绵阳;涪江流域非遗主题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14个重点文旅项目现场签约,绵阳文旅“热力十足”。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绵阳聚焦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向外界递出以“白红绿”为代表的“三张名片”,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


图片来源:绵阳发布


我国唯一的科技城‍‍‍‍‍‍‍‍‍‍‍

作为“理科生”与北上广同台竞技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绵阳更容易受到垂青。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宝成铁路的开通与“三线建设”,绵阳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根据“三线建设”部署,绵阳一方面加快电子工业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建设起一批冶金、机械、绝缘材料、建筑工程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工程物理、其动力、电子、磁学、计算机、化学等多学科高中级科研设计机构。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前后累计在绵阳地区布点的“三线”建设项目近40个。


很明显,至此绵阳开启走上“理工科生”的路线,这为她日后成为“中国科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进入2000年,对于绵阳来说,这个千禧年很特别,因为绵阳科技城终于启动——国务院成立了由10多个部委组成的“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立,明确科技部为组长单位。


次年7月3日,《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获批,绵阳成为唯一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正式迈入“中国科技城”时代。


从三线建设到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绵阳不仅有时间的承续,更有发展的逻辑。绵阳为什么能从“文科学霸”转型到“理科考霸”?


因为诸多“最强大脑”汇聚于此。在“三线建设专区”和“中国科技城”的双重加持下,绵阳经过多年的布局发展,绵阳已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1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学15所等高等院校,拥有众多院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25.6万,科研与人才资源让一众省会城市都自叹不如。


因为诸多科技资源汇聚于此。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绵阳科技城创新成绩显著,全市研发投入从8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9.5亿元,年均增长12.5%;研发投入强度从6.17%提升到2021年的7.15%,居全国城市前列,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累计144亿,年均增速近27%。


此外,绵阳还荣获国省科技奖励225项,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荣誉,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如果放到全国性的舞台,绵阳科技城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2)》显示,中国(绵阳)科技城位列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


图片来源:绵阳发布


R&D经费投入强度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科创指数,从2016-2019年,绵阳R&D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6%以上,这一比例超过全省乃至全国R&D经费投入水平,也超过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这意味着,如今的绵阳科技城,已成为与上海张江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科技城、广州科学城等同台竞技的科技平台。


文理兼优,绵阳正在走出“舒适区”‍‍‍‍‍‍‍

建设成渝经济圈副中心城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绵阳已从古时风度翩翩的“文科生”,华丽转变为文理兼优的全能生,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绵阳科技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未来,绵阳该怎么走?我们不妨从“十四五”相关规划找寻答案。


国家发改委官方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5|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区域创新空间布局:


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加快形成多层次、体系化的区域创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绵阳科技城正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积极走出去,拥抱更多小伙伴。


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绵阳锚定成渝副中心这一“坐标”。


图片来源:绵阳发布


一方面绵阳科技城发挥区域协同创新主引擎作用,与成都、重庆以“一城四园多点”模式共建西部科技城,支撑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加快建设,共同将西部科技城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绵阳提出打造成渝经济副中心、科创副中心、消费副中心、金融副中心、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在“双圈内外”走笔挥毫。


“破圈”出击,绵阳将目光投向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范围链接资源。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必须要主动作为。去年,绵阳开启“绵品出川”活动,打响了开拓市场的战役,“南下”厦门、东莞,“东进”苏州,积极主动开展城市形象推广、 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签下75个大单,总金额达到929.13亿元。


在这过程中,包括文化、美食、科技等种类的540余件“绵阳造”产品圈粉无数,也让众多投资人感受到成渝地区第三城的科技魅力。

拥抱大市场,要有大决心。绵阳制定了“招商十条”,促进优质企业落户绵阳,还围绕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产业转移城市布局,将原来的驻外点调整为7个驻外投资促进中心,聚焦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专业化招商引资。


数据显示,2022年,新签约招商项目259个,签约金额2641.77亿元、同比增长50.84%。其中,5亿以上项目128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7个,创单年招引百亿级重大项目的历史新高。


链接大资源,要有大格局。去年,绵阳全面启动“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建设,链接知名高校、创新平台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推动高校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让科技成果、企业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


目前,“云上科技城”已入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入驻全国知名高校20家,发布科技成果460项,推动对接200余项,落地转化30项,正不断链接国内外优质的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推动绵阳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与传承同在,这就是今天的绵阳,一座历久弥新的开放之城。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俄乌冲突助推美国能源霸权,中国如何确保油气资源供应稳定?
【原创】领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下)
【原创】访问大陆这12天,马英九先生为什么参观这些企业
【原创】领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上)
【原创】浦东新区人才最新政,到底“新”在哪儿?【热文】新任湖南省委书记:把营商环境打造成造福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热文】毛泽东怎样开展调查研究
【热文】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为城市文旅营销带来哪些启示?
【热文】一位县委书记的招商之道
【热文】“黑马”武汉:涅槃崛起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