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国际社区的面纱:上海下一个国际社区在哪里?

张一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张一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从硬件设施高端豪华的居住社区到配置国际化服务功能的“定制”社区,再到引领科技未来的科学家社区,上海国际社区的蝶变之路无疑是这片开放热土“海纳百川”的现实写照。而在加速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时代征程中,上海下一代国际社区究竟会诞生在何地?又将绘就出怎样的独特风貌?


全文6515字,阅读约17分钟


国际社区的蝶变与本质


国际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作为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诞生了我国第一代国际社区,并在这片热土上持续演进,是研究国际社区建设发展的绝佳样本。


令人仰望的第一代国际社区:古北


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上海于1979年开始规划、1983年启动建设了第一个涉外商务区——虹桥经济开发区,在以展览展示、商务办公、宾馆居住、外事活动等功能为主,自然而然吸引汇聚了一大批外籍人士。


为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1984年11月,市政府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古北新区;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古北新区是以海外人士、外国专家、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居住对象的涉外社区,成为上海第一个涉外商住区,也是上海当时唯一成片规划开发的板块。


图:1986年12月13日《文汇报》头版刊出“本市将辟建古北涉外新区”的报道


在那个年代,上海还在实行外销房政策,古北社区的住宅都属于侨汇商品房(外销房),仅销售或出租给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对象,并以外汇结算。这批住宅建筑标准较高,在上海大量的小区连独立卫生间、厨房都没有的年代,古北就已经做到了人车分流、围合式景观布局、电梯入库、配备国际一线厨卫用品等等令人羡慕的水准。而且商店大量销售进口产品,比上海其他地区商品的品质更好、档次更高,据说当时想吃车厘子,只有古北才能买得到。


图:工作人员在古北新区规划沙盘前商讨相关事宜


正是这种国际化的理念,以及上佳的硬件设施,使得古北成为境外人士安家落户的首选,以中国港澳台地区同胞和日韩两国人士居多,还有来自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英国等国的外籍人士。境外人士多、华侨华裔多、留学归国人员多、新社会阶层人士多、租赁比例高是古北社区的主要特点,外籍居民比例一度超过60%。


量身定制的第二代国际社区:碧云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浦东新区,上海对外开放的水平被推上新的高度。1997年,金桥出口加工区引入了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外籍人士在浦东进一步集聚。


为配合金桥地区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发展,给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中高管提供住所,1997年同步开工建设了碧云国际社区。因为通用来自美国,碧云社区主要考虑了美国人的居住方式,即普遍自驾出行、家里孩子多,将大面积别墅作为社区的主体。



同时碧云社区的配套设施也相当给力,在教育方面建设了平和双语、协和双语、德威学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医疗方面引入了华山医院、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在体育方面建设了高尔夫球场以及我国第一个社区型橄榄球场;在消费方面引入了浦东第一家家乐福;在精神文化方面建设了两所教堂,一个是天主教的张家楼耶稣圣心堂,一个是基督教新教的鸿恩堂,充分照顾到欧美人士的宗教信仰需求。


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加上贴心的服务配套,让碧云社区充满了吸引力。据报道,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外籍高管近半数居住在碧云社区,约1.4万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士比例超过50%——最高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90%,因而收获了“小联合国”的称号。


图:碧云社区开发历程示意图


对比古北第一代国际社区,碧云不仅在规划建设方面延续了高端路线,并在设施配套、综合服务方面更加出彩,国际社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体现出硬件与软件并重的理念。


引领未来的第三代国际社区: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


第一、二代国际社区呈现出显著的外商投资主导因素,FDI落在哪里,就在这里就近开发服务配套,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社区。随着上海对外开放迈入新的阶段,一方面吸引外资从量变走向质变,很难再像之前那样大规模引入外国人群;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居住社区不再是稀缺资源,中外居民都可以在更广阔的城市空间选择适宜的居住地,因而国际社区的形态和内涵也随之改变。


因此,目前正在孕育的第三代国际社区,不再仅仅作为响应外商投资的配套设施,其本身也将承载吸引投资、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开放水平的功能,完成从配合服务对外开放到引领推动对外开放的角色转变。正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WLA科学社区)就体现了这种理念。


该社区位于临港滴水湖南侧国际创新协同区内,占地约2.5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也完全突破了居住社区的概念,定位于打造“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


在以科学家为核心服务对象的社区中,科学家工作的实验室才是社区的核心圈层,在实验室外围布局创新孵化器和产业集群,帮助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实现社会应用,具有很强的全球化关联属性。因此整个社区的规划布局非常注重促进思想交流、科研支持、研发转化等功能,并建设了WLF国际会议中心、WLA全球总部基地、世界青年交流中心、研发转化中心等设施,作为实验室平台的综合支撑。


图:WLA科学社区设计效果图


纵览上海三代国际社区的演变历程,从曾经硬件设施最豪华的居住社区到充分配置国际化服务功能的“定制化”社区,再到提升科技功能的科学家社区,无一例外都在各自的时代走到了上海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成为上海“海纳百川”的标志性名片。


可见,国际社区的本质就是“开放”与“融合”。所谓开放,是指国际社区应该起到支撑扩大开放,乃至引领开放进程的作用;所谓融合,是指国际社区应该起到促进居民融合、文化融合、理念融合、制度融合的桥梁作用,进而推动整个城市更好地融入世界体系。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那么围绕该目标打造的国际社区应该是上海对接全球、融入全球、服务全球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照“开放”与“融合”的功能价值,有的“国际社区”只能算作“国际化社区”。比如,上海的一些“国际社区”并不以服务国际居民为目标,而是面向本地的改善性居住需求,打造了国际居住品质,却不具备促进开放、国际融合的功能;全国其他城市正在建设的“国际社区”,往往因为国际居民不多,更主要是以提升本地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建设品质为目的,兼具促进地方对外交流的功能。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社区,只能称之为“国际化社区”。


国际社区的核心与关键


通过梳理国际社区的演变历程,围绕“开放”与“融合”的本质,我们可以从居民对国际社区的实际需求出发,总结出建设国际社区的核心与要义。


国际社区的核心需求


社区建设归根到底要回归到如何做好关于人的服务,如何满足人的需求。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对于上海国际社区需求特点的研究来看,国际社区的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主要考虑包括:安全因素占80.3%;社区的内部环境占70.0%;社区的周边环境占65.1%;社区的配套设施占60.9%;离工作单位的远近占39.1%;社区规模占21.7%。


更进一步看,社区内部环境中最受关注的是国际化的配套设施(75.1%)、社区内文化认同和语言交流无障碍(66.7%)以及居民的职业构成和教育层次(56.5%);社区周边环境最受关注的是靠近水体、有大型绿地或公园(77.9%)、拥有高级娱乐和运动休闲场所(56.5%)以及医疗设施(43.5%)


可以看到,国际社区始终对于“开放”与“融合”有着高度的需求。除了高水准的硬件配套,多元文化是建设国际社区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同时,水体和绿地空间主要承担着居民休闲与交往的功能,更大的开放空间往往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交往场景。此外,国际社区也要重点考虑娱乐运动场所,特别是不同国家居民的娱乐方式和运动偏爱有较大差异,也要配备比较完善的国际化文体设施——碧云社区配备的高尔夫和橄榄球场,就充分考虑了欧美人士的运动偏好。


国际社区的关键配套


国际社区和普通社区一样,都要承载居民的居住需求,除了学校、医院、超市、交通、银行、餐饮、娱乐等基础性配套以外,国际社区还重点关注社区的风貌和文体等设施配套。


在社区风貌方面,国际社区对空间尺度、建筑风格和公共绿地有更为严苛的要求。根据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国际社区的绿化率(含水面)应在60%以上,噪音污染应控制在30分贝以内,标准明显高于一般社区。


在文体配套方面,考虑到居民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国际社区也要配置多元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如攀岩、棒球、橄榄球、曲棍球、冰雪运动等面向特定受众群体的运动项目。比如根据《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围绕滴水湖就集中规划了浦东国际体育中心、冰雪之星、水上运动中心等高能级体育设施,这些都将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重要的生活配套。


另外特别要关注外籍人士的宗教信仰需求。宗教类配套设施代表着对于差异性文化的接受与包容,是体现国际社区“开放”与“融合”的重要注脚。


国际社区的演进趋势


随着国际社区的不断发展,其也从最初的高端居住配套社区,演进到主动创造工作内容与任务场景的科学家社区,居住已经不再是国际社区的功能边界。在提供国际化、高品质居住服务的前提下,为全球优秀人才搭建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开放度以及与世界的融合性,成为了未来国际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的国际社区,比关注配套服务更重要的是注重功能场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配套完善的高端社区。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为各类人才创造工作内容与场景,给全世界的人才一个来此追寻人生价值的理由,使得社区叠加了生产性功能,那么这个社区就能够主动吸引人、留住人,成为重要的人才目的地,则将实现从配合城市开放到推动城市开放的华丽转变。


在未来的国际社区,比关注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注重融合发展。国际社区高度关注的文化需求,其实就是来到这个社区的居民如何被接纳的问题。毕竟社区的本意就包含着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要通过提供因地制宜的服务和活动,让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有充分的沟通交流机会,使每个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转化为社区丰富多彩的生活特色,才能够使居民产生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


比如,深圳建设国际化街区的slogan“越深圳,越国际(Live Local,Live Global)”,就很好地诠释了local与global之间的融合关系。


图:深圳国际化街区的宣传标语


在未来的国际社区,比关注社区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社区治理。在清华大学关于北京国际化社区的研究中,发现社区居委会传统的入户工作方式不适用,因为外籍人士保护私人空间的意识比较强,很难接受社区进行入户工作。因此在建设国际化社区的过程中,如何让国际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彼此契合,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与温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这其中古北社区于199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涉外居委会——荣华居委会,积淀了20余年的国际社区的管理探索经验,“‘融’——荣华国际社区工作法”作为上海最早的国际社区工作法,包括服务推进法、契约管理法、民主参与法、协同共治法等内容,核心就是“融”之情,让生活在这里的境外人士没有内外之别,也让他们自觉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可为国际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上海下一个国际社区在哪里?


随着上海加快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可以预见,还将涌现出新的国际社区。对照“开放”与“融合”的本质,除了正在孕育中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我们认为,下一个国际社区可能会出现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作为全国唯一个以对外开放引领对内开放的功能区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代表着我国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极中极、核中核”,最有条件打造新一代国际社区。



从居民构成来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国际居民,比如南虹桥的华漕镇已建成11个国际型小区、居住着近6000名外籍人士,西虹桥的徐泾镇也有不少外籍人士聚居。


从设施配套来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有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窗口——进博会和国家会展中心,也有虹桥汇、龙湖天街、虹桥世界中心等等一系列高能级商贸载体,还云集了英国、美国、德国、新加坡、西华等一大批国际学校,国际化氛围浓厚。


从主导功能来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致力于打造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设立了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引进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中国马来西亚商会、新加坡企业中心、中国瑞士中心等31家代表组织和机构,占上海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国际贸易促进机构在沪代表处总数的1/6,能够为国际商务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场景。


因此,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完全有条件参照临港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的建设思路,选取条件适宜的区域,将国际化人才的发展舞台作为国际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着力打造以会展、贸易和专业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商务型社区”,实现商贸与服务业共生共荣;而临港着力打造以科技、研发和硬核制造为主要特色的“科学家社区”,实现科技与制造业相辅相成,从而共同绘就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两翼齐飞的美好图景。


当然,对照新一代国际社区的标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公共交通、文体配套、生活便利化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入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医疗服务机构,加快布局一批重大文化体育项目,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便利完善、生态空间舒适宜人,打造引领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的国际社区。


参考文献:
[1]三十多年前的“古北新区”,竟是这样的……[OL]. 2020-01-12:
https://www.sohu.com/a/366464531_391513
[2]王名,杨丽.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朝阳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1(4):63-69
[3]杨丽.国际化社区概念辨析[J].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组织,2011:35-38
[4]曹慧霆,罗翔.浦东新区发展国际社区空间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6(4).
[5]曹慧霆.基于全球城市视角的上海国际社区发展研判[J]
[6]罗翔,曹慧霆,赖志勇.全球城市视角下的国际社区规划建设指标体系探索—以上海市为例[J].城乡规划,2020(2):102-124
[7]真叫卢俊.上海古北算是没落了么[OL].2021-05-10:https://36kr.com/p/1218040004924038
[8]环二先生.上海国际社区的兴衰(古北篇)[OL].2022-01-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007745689657577&wfr=spider&for=pc
[9]环二先生.上海国际社区的兴衰(完结篇)[OL].2022-01-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258897380453314&wfr=spider&for=pc
[10]临港科技城.来了!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的全方位解读[OL]. 2021-06-03:
http://www.wlaforum.com/cn/article1011.html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营商环境改革:我们已走到哪里,将要去往何方?

【原创】奇了!原来公司搬家也可以变成招聘文案(有趣可学)!

【原创】路在何方:疫情后景区旅游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原创】四大名著文旅热潮:清冷红楼下的大观园该何去何从(下)

【原创】红楼文化+旅游:三座大观园的“还俗之路”还有多远(上)

【原创】寻找魔都的“神奇动物”:上海最新独角兽瞪羚企业盘点

【热文】苏州为什么能:解码资本市场高地的崛起基因

【热文】谁在养活全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

【热文】中国驻美大使这篇演讲,恰逢其时文辞俱佳,应被选入教材!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