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基准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题目公布:超图社区(附往期获奖作品解读)

JZFZ / Lee UA设计学堂 2024-04-18


JDC-基准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鼓励设计求变,提倡将师承传统与当代青年创新思维结合,帮助新一代建筑师快速成长。通过半开放命题的形式鼓励参与者将本我生命的体悟与建筑学的时代精神传达至设计之中。竞赛将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挑战的综合能力,为建筑行业发掘新势力。



竞赛介绍︱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竞赛背景

鼓励设计求变,提倡将师承传统与当代青年创新思维结合,帮助新一代建筑师快速成长是“基准杯”创办的初衷。自2019年首届“基准杯”举办以来,得到了广大院校师生的支持与认可,本届竞赛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半开放命题的形式鼓励参与者将本我生命的体悟与建筑学的时代精神传达至设计之中。竞赛将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挑战的综合能力,为建筑行业发掘新势力。



设计背景

在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后疫情”时代,以大数据方式记录人的生活轨迹已成为常态。经过大数据整合后,在某一领域拥有同一属性的人群,形成同类类群。人与人的关联方式超越点对点的连接,以超图或超链接的模式呈现。在此背景下,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模式?作为构创社区的建筑师,应该以何种空间及设计理念回应该问题,从而为超图社区的生成创造契机呢?



题目解析——超图社区

· 超图的概念:在数学上,超图泛指边可以关联任意数量点的图。确切地说,超图是一种点-边对(pair),表示为H=(X,E),其中X是点的集合,E是边(下称超边)的集合。超图中的边不像普通graph的边一样有实体,而只是它所包含的点的集合。另外,一个点也可能在多条超边中。超图是一种高维的对于数据的图形展示,弥补了普通graph方式信息丢失的缺陷,专用于描述具有成对的组合关系(点与超边)的体系。


· 以超图概念出发设计“超图社区”( Hypergraph Community )。作为社区,应该为其中居民提供超图或超链接的交往模式。即以居民的行为模式以及建筑的物理模式上对超图概念做出回应。将数学概念中的“超图(Hypergraph)”现实化、可视化。“超图社区”应该是自由的社区,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方案应包含“超边容器”(Hyperedge Container),即可作为某一属性人群居住、活动与交往的场所。



设计要求

· 参赛者选择一个城市(世界任意区域城市)的任意场区(用地面积不大于20000㎡),场地应包含自然现状(光、水、声等)及人类活动轨迹(道路、水路等),建筑物及其景观环境应具有统一性,整体考虑。


· 所选择场地可真实存在或虚拟假定,但应符合基本的自然物理原理。建筑及景观应反映其所在地历史、文化及气候等条件。方案应体现当地文化属性,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体现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 “超图社区” ( Hypergraph Community )内业态可包含但不仅限于居住、艺术展厅、文化设施、景观绿地、购物休闲、饮食娱乐、学校等。


· “超边容器”(Hyperedge Container) 应具有创新性,应具有为特定类型人群或复合特性人群所创造独特的场所属性,参赛者需选择一个或多容器元进行较为详细的设计表达。




主办单位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联办院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联合协作院校 

(顺序不分先后)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详细日程︱

DETAIL SCHEDULE



起始报名时间:2021年09月1日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1月10日

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11月21日

获奖公布时间:2021年12月08日

决赛答辩时间:2021年12月18日




︱奖项设置︱

AWARDS


一等奖x1:60000元(含税)+获奖证书

二等奖x2:30000元(含税)+获奖证书

三等奖x2:15000元(含税)+获奖证书

优秀奖x5:2000元(含税)+获奖证书

入围奖x20:获奖证书+定制礼品一份





报名与作品提交︱

REGISTRATION AND SUBMISSION


竞赛要求及流程

1.参赛范围:各大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包含研究生),及毕业未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 (毕业证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之后)

2.参赛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2人,指导老师仅限一名。

3.报名方法:由官网 jdc.jzfz.com.cn 统一报名入口报名。报名无需报名费用。

4.参赛者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竞赛组委会不接受任何纸质版作品。

5.官网报名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启动,报名截止日为2021年11月10日。

6.参赛者请于2021年11月21日前由竞赛官网提交作品。

7.首轮评审:首轮将评选出进入决赛的10组作品,进入决赛名单及入围奖获奖作品于2021年12月08日(暂定,具体时间以评审评分时间为准)于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公布,主办方将会以电话及邮件方式通知入围决赛选手。

8.决赛答辩及颁奖:2021年12月18日。

9.决赛答辩地点为四川省成都市,决赛选手将受邀赴蓉进行决赛答辩。



提交要求:

1.最终成果需提交不多于3张(包含3张)A1(841mm*594mm)电子图纸(RGB模式,JPG),图纸版面需横向排版。



2.图纸信息建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整体鸟瞰图、节点透视图,方案分析图、效果图等,比例不限。

3.参赛者必须提供英文或中英双语图纸。

4.比例与尺寸采取公制单位。

5.图纸上请勿包含任何院校及作者信息,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作品作废。

6.参赛者需提交一份以作者姓名为文件名的TXT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作品名称、报名登录号、参赛人员、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QQ或微信账号(若有)、所在学校及专业全名、导师姓名(若有)、作品说明(不多于600字)。作品名称及作品说明必须为英文或中英双语。 



图纸及文件格式要求:

上传文件格式:

提交文件需为.zip、.rar等打包文件格式,打包文件命名方式为作者姓名+登录ID。

上传文件包含:

① 方案图纸:提供格式为JPG格式、图片质量不低于300DPI,命名方式根据作品名称命名。方案图纸数量不多于三张,图纸中不得含有参赛者身份及学校标志。

② 文本资料:文本资料需为TXT格式,包含内容详细请见“ 提交要求“,命名方式以参赛者姓名命名。

③ 其他资料:组委会接受但不强制要求选手可提供动画等表达方式的多媒体资料,若有提供请根据作品名称命名,动画及多媒体材料中不得含有参赛者身份及学校标志。

文件大小:打包文件不大于200M 




秋季竞赛营挑战基准杯和eVolo竞赛,
快来与我们一起组队做竞赛吧▼




 JDC-基准杯2019 /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读 


2019竞赛题目:城市水岸艺术空间

大多数城市依水而建。一个城市的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精神相连。就如我们提到塞纳河,会自然联想到塞纳河畔的浪漫;提到上海,会联想到黄埔江边的繁华;提到巴塞罗那,会联想地中海岸的灿烂……我们通过一个城市的水岸,看到这个城市的气质。

但在如今整个世界建筑风格趋同的浪潮下,如何通过建筑反应不同城市的特质,体现不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映射不同城市独有的文化,成为建筑师思考的方向。建筑的在地性需要建筑师通过对城市文化的独特见解传递给城市的居民以及外来的游客。

当然,艺术也是人们了解城市的途径,它更直接的反应着居住在不同城市中人群的文化观念、思想脉络。这次竞赛我们希望参赛选手以城市为背景,通过一座坐落于城市水岸的艺术空间,反应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同时传达出不同城市的城市气质;同时,这座艺术空间也是市民及游客感受城市的媒介,是承载带有城市特质故事发生的容器。





一等奖
 WINNER 

《失落空间的重生——苏州阳澄湖老船厂改造》
吴家妮 张斯曼 
苏州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改造的船厂位于苏州阳澄湖镇美人腿,距离阳澄湖主景区约10min车程。船厂西靠佃泾河,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工厂目前已经废弃,整个场地缺乏生机。此次改造的目标是唤醒该区域活力。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选取借鉴灯塔与船帆的意向,旨在为附近居民与游客带来温暖与回忆。为达到效果,建筑表皮采用膜结构,骨架与厂房结构相互脱离。内部设计则尽量维持原本工厂的氛围,可移动的单元模块将适应多种使用模式,以满足更多需求。


二等奖
 WINNER 

《织木 . 宁德水岸工艺馆》
康善之
重庆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设计尝试以一个水岸艺术空间反应宁德独有的历史文化,展示大黄鱼之乡的滨水生活以及珍贵而式微的编木工艺。宁德地区的编木拱桥是一个独特的桥梁品类,工匠借助精巧的编木法,用标准木构件实现了大跨拱结构的搭建。这种初见于北宋的编木工艺根据浙闽地区的水系特质与船运需求演化出了独有而精美的结构,在宁德一带的桥匠世家中祖辈流传了下来,但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之下这种工艺已日渐式微。设计将为这些桥匠提供一个传承展示编木技艺的场所,并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对编木结构进行转译重构,将其建筑化并运用在滨水公共艺术空间的营造之中。设计选址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水岸的旅游区,结合本土特色渔猎产业,在编木工艺展陈的基础上,打造以体验为核心的复合型城市水岸艺术空间,同时,以浙闽板苗编木结构的当代转译使建筑本身也成为这座闽地城市独有的工艺展品。


《南都繁会》
孙康 徐怡然 
东南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 ,“山水城林”的城市格局从古代画卷到今日都市一直演变。如今南京城内的新老都市并置的场景呈现出一种多个时代的山水城林共存的场景,尤其是南京古城墙和玄武湖等承载历史记忆的要素同样具有当下的生活意义,这里是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外来游客对南京城的直接印象。它们唤起了居民的各种生活回忆,也给其他城市的游客带来强烈的文化冲击。我们选择城墙解放门 - 太平门之间靠近玄武湖侧的一个地段,该地段是沿湖唯一对外开放并展现城墙内部空间的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一空间的重新设计,塑造出新时代的城墙景观。建筑表皮可展开的艺术空间,将新旧交融、山水城林的城市特点并置并联系。建筑本身长100米,其100米表皮展开后形成100-200米的新的尺度,描绘出新城不同环境下的南京城墙边的水岸画卷。建筑的功能从山水城林出发,基于玄武湖边日常丰富的活动和可能的游客的活动,形成包含容纳各类活动的空间,并展示了南京城市的文化和市民的记忆。


三等奖
 WINNER 

《极》
王健弛
青岛理工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青岛是一个自带“”属性的一座城市,青岛滨海宜居的环境也是这个城市独有的特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部分沿海地域的城市天际线并不是很高,几乎沿着远处山体的变化而顺应改变。我认为,虽然青岛是个宜居的城市,可能大多人所想到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老年”这一层面。但是在我眼里更吸引人们的地方在于它的活力与包容性。此次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强调水平向的延展,结合“山”“水”的意向,进行的体块形体推敲。而建筑特点又展现了人们在不同活动空间的不同感受,和空间与空间之间虚无而又紧密的联系。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运动也随之而来。建筑既是美学观念的表达,也是形象、价值和力量的体现,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已经可以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飘浮的。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风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结城络河
许乐 林晓文
山东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1 世纪大城市无休止向外发展扩张而占用越来越多的土地,然而城市空间却松散广漠,济南也如此。基于济南即将往北扩张,欲实现携黄河发展的时政背景,我们以此为切入点,经过调研,发现黄河济南段存在诸多的城市问题,两岸居民由于交通发展慢,硬件设施落后、地理生态等原因,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落差,黄河犹如一条巨大的鸿沟将城市断裂开来。由此,我们拟定在矛盾尤为尖锐的洛口浮桥片区建造一座结合交通、农业科普、幼儿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城市交流场所,以“结”为概念,提炼其交织流动的特性及对未来美好希冀的精神内涵,创造交流空间以将黄河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拉近两岸的距离,定义新型与河共存的生活方式,将城市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衔河记:大运河畔艺术综合体设计
吴韶集
天津大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设计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浙东运河畔的高桥镇,浙东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申,在历史上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功能,也催生了一批类似高桥镇这样的水镇。在对场地进行研究之后,我发现沿岸分布着 10 座大小功能不一的庙宇,这些庙宇的神灵与运河息息相关,也在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两岸的百姓至今仍对其十分虔诚,很多时候跨越运河的目的就是为了去供奉神灵。因此对居民和神庙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利用墙这一空间要素将两岸的 10 座庙宇串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张衔接运河两岸的网络,而后在这一网络的基础上生长出诸如展览、服务、剧场、休憩等多样化的功能空间。我希望通过这个设计能够使得昔日的通途、今日的壁垒再度焕发出活力,这也就是这出“衔河记”的目的所在。



 

2020竞赛题目:超级寓所(Super Residence)

人口流动的不确定性造成2020年全球疫情的传播和不可控,为了应对疫情,全球进入“暂停模式”。回首短短万载的人类历史,能够真正保护和陪伴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疫情专家表示:“宅居”能够直接有效的阻断病毒的传播,当我们的活动范围骤然缩小,建筑师的严峻挑战又是什么?
一个概念设计方案(包含以下两点内容):
1.以概念出发设计“超级寓所”( Super Residence ),它能够快速进入 “暂停模式”,对外界,有屏障和连接作用;解除“暂停模式”后,它应该是自由的社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
2.方案应包含“超级寓所” ( Super Residence )中的某“超级居住单元”(Super Units)。“宅居”者能够在“超级居住单元”内较长时间的独立生活。


2020年11月28日,“JDC-基准杯2020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决赛”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本次竞赛自9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331所高校的2586名优秀学生参与报名,572份优秀作品参与竞赛初选。

本次竞赛收到的作品异彩纷呈,选手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对“Super Residence ”进行了多维度的诠释,展现了建筑新兴生力军的年轻活力与优秀能力。竞赛评委会由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专家及外籍专家评审组成。经过决赛当日选手答辩及评审多轮投票选拔,最终为本次竞赛落槌定音。决赛评审结果备受瞩目,一起回顾下获奖作品!


一等奖

MAGNETO——高密城市超级寓所的磁悬浮计划
作者:陈家炜、王蒙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辛善超


本案以疫情严重的美国纽约曼哈顿为例,探索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住区发展模式。通过磁场实现反重力的垂直聚落分布,以此回应日益剧增的城市密度格局。利用磁悬浮效应形成居住单元聚集、离散的运作机制:正常情况下,居住单元利用磁场引力相互聚集,进入“运作模式”实现人与人相互接触、交互、合作的高效率社会生产状态;疫情发生时,居住单元利用磁场斥力相互离散,进入“暂停模式”,形成相互孤立的隔离生活舱以应对疫情的传播。


二等奖

《屋顶的街角——广州石牌村“飞吻楼”高密度公寓设计》
作者:于洋、林逸风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寿焘

如何既保证城市密度,又进行疫情防控?

如何满足社交安全,又创造新的住区文化生活?

如何进入暂停模式后,城市空间继续有效利用?

场地选址在广州最大也是历史最长的城中村石牌村,通过对疫情期间隔离人群的研究,封闭隔离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阳台和窗前空间,而城中村内平日社会活动最为热烈的是场地内密集的接吻楼之间的街角空间,本设计将场地内部毛细街道、握手楼、接吻窗等特色要素进行梳理,以安全社交距离进行控制,形成疫情之下村民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空间载体。

超级寓将村落公共空间与住宅私密空间进行竖向叠合,一层为流动性开放性极强的公共服务空间,夹层布置物质输送和能量传送的装置,二层为多边形居住单元切割屋面形成的密集步行路网络,三层为满足安全社交距离同时尽可能多的取得视觉联系的独立阳台。地面层-二层-屋顶层的空间通过不同程度的围合对社交距离进行不同等级的控制,满足防疫要求的同时尊重人的精神需求。

平日住户能够通过竖向交通进入一层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暂停模式期间住户的给养通过夹层的传送装置输送,同时通过三层阳台与较多的的邻居进行安全的社会交往。密集的步行网络使得从住宅单元进入城市空间的路径选择变多,最大限度的减少外出相遇的情况,减少社区传播的可能。



《The Redefinition of Home》
作者:罗雪蕾、游欣畅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异、 林青




三等奖

《山云以城》
作者:刘伯琪、吴文杰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公寒

此次设计我们从中国山水画中提取元素,利用木桁架在立面.上创造出山形,并将其进行不规则的排列,我们利用木桁架的通透性,创造出了山形层峦叠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还原了中国古山水画的效果。此次的寓所设计我们利用最基本的菱形空间组合,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创造出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司时也可以满足居民对各种空间的需求。


《冲破“围城”》
作者:陈慧雯、张欣蕾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睿

2020年初暴发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成为国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节点。此次危机反映以聚居密度和流动速度为特征的当代人类聚居不利的一面,对城市建设和未来人居环境营造提出严峻挑战。疫病及其他与人类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风险必然在全球范围、长时间存在;同时,新技术及新的社会组织方式,乃至智能化的日常生活,又带来解决问题的全新可能。一方面,我们抗击以所未有速度扩散的疫情,经历由于快速流动产生并放大的空间危机。另一方面,我们见证创造人类历史的在线教育、居家办公、生鲜电商等现象。每次重大传染病都给建筑和规划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方法进步和标准完善的机会。危机要求我们进行专业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索,为新型人类聚居而设计。疫情爆发后,人之间物理隔离的这道“围城”还未完全打破。它留下的阴霾仍挥之不去,自我防护、人际交往的“围城”该如何突破?如何兼顾日常开放共享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紧急防控?空间组织单元在不同时态和境遇下的应变之策是什么?如何发挥预制装配模块的优势?此次选址在巴西里约港附近的某一沿海山地,临近南部贫民窟聚集区。巴西已成为疫情的震中,新增病例仅次于美国。但巴西的测试能力不足,实际死亡率可能要高得多。贫民窟本就问题重重,疫情来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次设计将目光投向受到疫情冲击的贫民窟,设想未来灾难再次突发下可能的宅居模式。


《空中的巴比伦——一种多民族聚居的新理想》
作者:刘学鹏、张楠
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胡一可、辛善超

全球性的人口流动成为新世纪以来一- 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中包括主动/积极的流动以及由于战争、动乱等引起的被动流亡。自2010年起,许多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大规模人口涌入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随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他们希望这些外来的“新居民”可以为城市带来活力,并且弥补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缺口。时至2020,一场疫情改变了城市的居住模式。居家模式对于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多民族、多信仰的大型“可封闭型”社区的模块建造、内部生产、以及文化认同成为本方案的关注点。方案迄择在柏林市中心,以5.5米为模数,创造出一-个可以不断进行内部生长的空中巴比伦。内部设有垂直交通模块,市场,花园,教堂等公共空间模块,同时提供了多种组合可变居住模块。人们可以在其中装饰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饰面,同时也可以在市场进行货物买卖。在封闭状态,整座大楼可以完成内部运转而不受影响,在开放状态,又可以成为城市中的贸易与娱乐中心,为柏林增添更多元的文化气息。


秋季竞赛营挑战基准杯和eVolo竞赛,
快来与我们一起组队做竞赛吧▼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

· 全球建筑竞赛

2022 eVolo摩天楼竞赛启动!(附往期作品下载解读)

2021天作奖竞赛开题︱后疫情时代的建筑提问

2021中国建筑新人赛开启!附2020获奖作品解读

2021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获奖公布

2021谷雨杯竞赛开题︱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

2021UIA-霍普杯竞赛开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规划

2021eVolo摩天楼竞赛获奖作品公布!中国十组作品上榜

2021城市/乡规划设计专业国际竞赛合集

2021 SKYHIVE 摩天楼挑战赛获奖作品公布!

2020VELUX区域最高奖首发作品解读《光之疗愈》

2020霍普杯一等奖解读:《古城起搏器》,城市乌托邦

2020基准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决赛获奖作品

2020PAVILION OF HUMANITY建筑竞赛获奖作品解读

2020谷雨杯获奖作品首发!湖南大学团队夺魁

2020建筑新人赛TOP16作品,每个都好厉害!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