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都应该向上海看齐

郑庆军 政情札记 2021-09-14


“最终判定这个人是否是密接还是密接的密接,疾控部门的人要根据不同场所、人员接触的方式,最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排摸风险高低。”


“说实话这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随意判定的。”


吴凡表示,“上海能够坚持到今天,科学精准,我们的精准指的是什么?不是无限制的扩大,而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吴凡是谁?她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是上海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


详细讲述如下:


对于密接的判定,国家的规范是:跟病例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并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不是有接触了就是密接,医务人员天天接触患者但不是密接,是因为采取了有效的防护。

具体而言,乘坐飞机时,一般情况下,与确诊病例座位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

乘坐火车时,由于火车车厢内可以自由走动,一旦某个车厢有确诊病例,整个一节车厢都作为密接判定。

乘坐长途大巴时,大巴是密封的空调车,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整辆车都作为密接判定。不同的情况要根据场景的特定条件来进行判断。

密接和密接的密接一旦界定之后,都要落实14天隔离观察和相应阶段性的核酸检测。有经排查诊断为确诊病例的,原先密接的密接就升级成为密接,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范围要再向外扩。

此外,疾控部门还会管控高风险人群。即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涉及到的工作地、居住地等相关场所,并确定再大一个范围、一个圈层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高风险人群,对其进行检测并且落实相关健康管理的措施。

因此,围绕1个确诊病例,第一个管控圈是密接,第二个管控圈是密接的密接,第三个管控圈是所有涉及场所和不能判定为密接的密接的高风险的群体。只要他在管控的闭环圈里,跑不出这个圈,我们就不担心。

上海能够坚持到今天,“科学精准”指的不是无限制地扩大,而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如果全国都能够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而不是动辄封小区,动辄全员核酸检测……


那么,对于疫情防控才更为科学、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才更有限。


全国都应该向上海看齐。


还有他们对专业人士尊重,对张文宏主任的信任和力挺,也值得各地学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