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季风之北,彩云之南:云南是如何形成及演变的?

杨斌 少数派悦读
2024-08-15


▲摄影 / 郭为亮


比较而言,当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与9世纪时大相径庭。


9世纪时,南诏这个以云南为基地的强大王国,正对唐朝的西部、西南部、南部边疆造成巨大冲击。那时,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吐蕃王国乃是李唐王朝的对手,同时也是唐朝边疆的主要麻烦制造者,甚至一度侵凌唐朝的首都长安以及南诏王国。


南诏有时与唐朝结盟,有时则与吐蕃联手,虽然盟友变换,但南诏的军队确实具备击败唐朝与吐蕃军队的实力。南诏曾三度出兵劫掠唐朝西南的文化与经济中心成都,也曾两度攻陷并掌控位于现今越南北部的安南—唐朝在此地设有都护府。


此外,南诏还曾入侵中南半岛上的诸多王国、部族政权、城邦,建构起自己的朝贡体系(tributary system)。



斗转星移,今日的政治地图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如今,越南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云南毫无疑问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论行政或文化上皆然。


那么,问题来了,在历史上,云南是如何形成及演变的?


为什么在秦汉时代越南北部和云南(秦朝只管辖了云南北部部分地区)都被纳入传统中原王朝的管辖,但越南却于唐宋之际脱离中华王朝的控制而独立,而云南此后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边疆,并被现代中国视作族群多样性之统一的象征?


进一步而言,云南的历程对于我们理解传统中华王朝与现代中国的体制、制度、“核心—边陲”(core-periphery)关系有什么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云南的边疆化进程,也促进了东南亚与东亚两大区域之形成。很大程度上,中国历史上对云南乃至缅甸、越南的经略与统合,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东亚两大区域现代边界的形成。


中国史是更广大、更宽阔历史之一部分,很多中国史上的问题,并非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有时答案恰恰在中国之外。


为此,本书(《季风之北,彩云之南》)主张将中国置于世界之中,而不是世界之外。就是说,本书首先是将云南的形成及其转型置于全球架构中,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中国南方边疆及人群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以修正和平衡北方导向的中国史取向以及关于边疆的中原中心论的视野。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云南:中国的发明


在字面意义上,云南的意思是“彩云之南”,这是个中国词语。


事实上,“南”字就像是“北”“东”“西”一样,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地名当中,例如,“河南”(黄河之南)、“湖南”(洞庭湖之南)、“海南”(海之南);“河北”(黄河之北)、“山东”(太行山之东)以及“山西”(太行山之西)。以上这些名称,都可以给我们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

可是,云南在哪里?彩云之南在哪里?彩云在哪里?


溯本追源,“云南”一词是汉人的发明,用来称呼当地的人民与土地。但这个称呼一开始并未被当地人采纳,直到中原王朝的统治造就出云南意识(Yunnanese consciousness),当地人才自称“云南人”。


大略而言,“云南”“云南人”的称呼是在元明时期出现的。为此,我们需要简要地回顾当地历史与族群,这有助于阐明云南是如何成为“中华想象的共同体”之一部分的历程。



在中原王朝开始与云南本地居民接触时,后者已然发展出复杂的社会。司马迁就描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云南的大致社会风貌:


那时本地就有许多部落、部落联盟或者王国;夜郎国所在地区,包括今日贵州、广西与云南的部分地区,它的邻居则是南越国(曾管辖今日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


滇国之建立乃是以滇池为中心。公元前3世纪早期,楚国将领庄蹻征服该地并自立为王。滇国国力颇为强大,它可能自视为天下中央。


在历史上,学者曾认为“滇”源自汉文,但其实“滇”更可能是以汉文表意文字来呈现当地先民的发音,因此,“滇”非常有可能是本地先民的自称。


如今,“滇”与“云”都是官方对云南的简称,这也暗示着云南形成的过程中本地人与汉人之共同影响。



云南的先民名义上臣属于中原政权(有时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地方政权),但真正的统治者其实是当地酋长,多数状况下,他们对于当地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起初中原王朝以“朝贡语言”使用“云南”一词时,所指的是一个县、一个郡,后来则是指这一整块区域,最后才指代一个省份—由元朝建立的云南行省。


“云南”一词的起源与变迁,与历代中原王朝“统合”(incorporation)这块区域的过程可以说是息息相关。这是了解历史性的云南及历史性的中国之关键。


本书将云南视为一个边疆进程(frontier process),许多“演员”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理解为一个不断变化与转型的历程,而不只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云南在成为中原王朝的边疆之前,发生了什么?云南是怎么变成中原王朝的边疆的?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对云南的统合可以如此成功?云南在中国的边疆及其统合之中,有什么全球性的意义?




▌全球视野下的云南


本书首先将重心放在“西南丝路”,努力呈现云南在跨区域的商业与文化交流之中的重要性。


和人们的普遍想法相反,云南其实从来没有被山脉、河流和严酷的天气所孤立。


西南丝路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便已经开始运作,各式各样的商品在其中运送流转,诸如象牙、白银、棉花、盐、茶、马匹、玉石、木材、黄金、铜、锡、铅、丝,以及其他地方产品,此外还有各种宗教,例如佛教、道教与伊斯兰教。



西南丝路远达中南半岛南岸,向北延伸可到青藏高原,它与海上丝路(Maritime Silk Road)、陆上丝路(Overland Silk Road)相交,连接中国(西藏及中原地区)、中亚、南亚与东南亚。这三条丝路所组成的,乃是欧亚超级大陆(Eurasian supercontinent)的交通网络。



本书的研究显示,中原王朝在经济上融合云南,也是由这些大陆性力量(continental forces)所推动的。


明、清时期,云南的贝币被铜钱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同样地,日本对铜料出口的管控,加速了清朝对云南铜矿资源的开采——而要在一个新统一的边疆省份实施如此庞大的计划,其风险实是前所未见。


在此情况下,云南的经济再定位,就像它在军事上的归附一样,显示出边疆地区发展轨迹中的全球因素与影响。


因此,不可以只在传统中华王朝的范畴内解释现代云南的形成。更确切地说,全球性互动参与和形塑了云南两千年的变迁。


本书的关键议题乃是中国历史上对边疆或边缘区域之统合,这也是过去十年来边疆研究的一个焦点。


本书的目标是要讨论中国历史上统合云南的一些特殊之处。云南的边疆化,其进程不是地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


本书不同于其他研究之处正在于此:既采用了世界体系与长时段的方法来考察全球互动,也以同样的力度审视了这一边疆化过程中历代中原王朝对云南的经略与统合。



由此观之,云南从早期中华王朝的外部区域转变成边缘地区便是世界体系统合的一项范例。


“中国”(Middle Kingdom)起源于渭水流域,并逐渐统合周围的区域与族群,然后从黄河附近的小型政治体,变成庞大的帝国,如汉、唐王朝,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国也是奠基在统合的历史上。


作为一个实体,中国其实处于持续变化中,而且统合经验所创造出的制度通过“华化”的历程成功转化了他者。



“云南”一词的起源与变迁,与历代中原王朝“统合”这块区域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云南就了解了历史性的中国。《季风之北,彩云之南》以云南之矢,射中国之的,为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种可能。


本书将云南视为一个边疆进程,从古滇、南诏、大理直到云南省,横跨二千年,在全球史的脉络背景中书写地方史,从军事、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方面追溯了云南历史,阐述了云南在全球跨区域网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最早倡导以全球史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中国边疆与中国历史的开创性著作,荣获2004年美国历史学会古腾堡电子出版奖,《中国季刊》《东南亚研究期刊》等学术期刊一致好评。


作者杨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暨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所撰文章多见于国际著名期刊。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杨斌老师亲笔签名+钤印,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可一并选购作者另一部著作《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来源 | 本文摘选自《《季风之北,彩云之南》导论,作者:杨斌。标题与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伤心岂独淮北人:“讲淮北真话,连鬼都不容!”

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从数千年文明进程中,找到我们在世界的位置

假如当年台湾失守,蒋介石准备逃往哪里

中东往事:揭秘5次中东战争始末

“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秦晖:雅典民主的遗产与教训

500字锐评辛亥革命,惨遭删除…

秦晖:巴以问题的由来(完整版音频)

汉英对照《画说经典:诗经 唐诗 宋词》| 百岁翻译巨匠许渊冲签章版

德国导师批评季羡林:你的文章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毫无价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