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报告 | 中国大陆早期垂直摄影历史遥感影像及其应用

何捷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2024-09-04

        2021年10月18-19日,何捷老师线上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之下的“数字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于19日上午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早期垂直摄影历史遥感影像及其应用》的报告。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三门峡市举办,是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重要活动。数字考古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考古学会下属最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由社科院考古所刘建国研究员任主席。本次专委会学术研讨有数十位线下和线上代表参会,13位代表围绕遥感考古调查、区域数字考古、考古数据分析三个主题进行了发言。

       数字考古被界定为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考古学研究中集成运用现代测绘、遥感、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充分采集并运用调查、勘探、发掘和文献等空间与专题信息进行考古综合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信息时代考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数字考古已经贯穿考古研究的全过程,成为考古研究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分析工具。实验室长期从事相关工作,也与专委会及考古学专业诸多同事长期交流与合作,未来在专委会这一更为集中的学术共同体之下将进一步深化景观考古与文化景观遗产方向的研究工作。

摘要

         

 从19世纪航空摄影出现以来,各种历史遥感影像由于能够追溯大范围遗址景观的第一手影像材料,因而在考古学、文化遗产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军事和测绘制图的要求,特别是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开始垂直摄影开始成为更为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方式。中国大陆地区的大规模系统化垂直摄影航空影像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发展,在冷战时期则有更长时间段和更广阔空间范围的数据采集,记录了快速城市化之前的历史环境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考古资料。目前可以系统地公开获取的中国大陆地区垂直摄影历史遥感影像数据集基本源于美国“照相侦查”(photo reconnaissance)体系,数据解密后可从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NAR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系统查询与获取,按数据时段及数据形式大约可以分为二战末期“中美合作测图”航测影像、美国Corona间谍卫星影像、以及U-2间谍飞机影像三个大类,涵盖1944至1945年以及1960至1970年代早期到中期的广泛地区。目前在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除相对易于获取、且数据覆盖区域较广的解密Corona间谍卫星影像有部分应用之外,其它数据集由于各种限制而少有问津。本研究对这三个数据集进行介绍,分析其数据来源、覆盖时空区域、影像特点、校正及制图方式等,并通过实际考古调查与遗产保护支撑案例讨论这些数据集的应用,进一步分析未来应用的潜力和适当模式。


*  在此分享报告演示文件副本,仅供学术交流之用。文件及所有内容版权所有,未经本实验室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Part 01

题目

中国大陆早期垂直摄影历史遥感影像及其应用



Part 02

“锁眼”系列间谍卫星影像(1959-1986)


Part 03

以“中美合作测图”航测影像为主的美军早期航测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Part 04

U-2间谍卫星影像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注:上图由SHAPC lab合作方中研院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提供




Part 05

几种应用场景



Part 06

总结与讨论



编辑 / 郭少军

执行 / 宋一鸣

校对 / 刘   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