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红场活动见闻录

李景贤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李景贤 曾任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在苏联、俄罗斯联邦工作长达36年。


还在读初一的时候,我就知道莫斯科有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它叫“红场”,是世界革命领袖列宁的安息之地。

1967年2月9日,我首次到驻苏联使馆工作,次日就到红场拜谒列宁墓。当我踏上那并不十分平坦的地面时,感到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而且都由大块暗灰色条石铺成,踩着感到有点怪怪的,也许因为被无数人踩过的缘故,亮锃锃的,泛着青光,却找不到一点儿“红”。中文本应译为“美丽的广场”,不过“红场”这一译法多少年被沿用下来,也就只好将错就错,约定俗成了。

红场位于莫斯科的中心,它的位置很独特,西与克里姆林宫为伴,北接俄罗斯历史博物馆,东傍“古姆”大百货公司,南邻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与莫斯科河咫尺相望。莫斯科红场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巴黎协和广场、纽约时代广场、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齐名,并称“世界五大广场”。看面积,天安门广场最大(约44万平方米,红场约9万平方米);论历史感,红场最厚重。

1

几次意义非凡的阅兵典礼

15世纪末,红场的前身叫“торг”,该词在古俄语中,是“集市”之意。1662年,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个皇帝阿历克塞,因赞此广场之美,将它改称“美丽的广场”。红场因其光辉的历史篇章而美丽。1812年秋,在俄国卫国战争中,拿破仑率大军占领了莫斯科,但这正中了俄国统帅库图佐夫“诱敌深入” “坚壁清野”之计。第二天,反而被法军在红场点燃的熊熊大火烧得落荒而逃。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从10月初起,上百万德军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其飞机轮番对这个城市狂轰滥炸。10月28日,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一连三次对大家发问:今年是否还举行十月革命节红场阅兵?会场内笼罩着一阵阵寂静。

他毅然决定依然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并发表了著名的8分钟演说。他所引用“魔鬼并不像描绘的那么可怕”这一俄谚,通过无线电波,顿时传遍了苏联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给全国抗德军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战胜法西斯“魔鬼”的信心。一列列官兵“乌拉”(万岁)之声响彻云霄,雄纠纠地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



红场阅兵

1945年6月,胜利日阅兵。


1945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4周年之际,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提前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队队红军官兵从前线雄赳赳地直接步入红场,接受大元帅斯大林的检阅。一排排战士把所缴获的200面德军军旗,抛在红场上的列宁墓两旁,向革命领袖庄严报告: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2015年5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2015年5月9日,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宾,坐在普京总统右侧,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次意义重大的阅兵式。而此前,1949年、1957年十月革命节期间,毛泽东主席作为主宾,两次在红场列宁墓上,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



当地时间2017年5月9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举行“不朽军团”大游行,总统普京手持其父肖像参加。


大阅兵结束后不久,在红场及其附近街道上,就开始举行有30万人参加的“不朽军团”大游行。在游行队伍中,参加过、支援过苏联卫国战争的军民肖像被高高举着,密密麻麻地一大片连着一大片。看俄罗斯电视一台的实况转播时,在连绵四五公里的洪流中,普京持着其父遗像的镜头多次出现,特别抢眼。忽然间,我发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的肖像,它们分别由中共早期革命家李范五之子李多力、朱德外孙女刘丽、刘少奇之女刘爱琴高高举着,也看到亲历苏联卫国战争的朱德之女朱敏、刘少奇之子刘允斌的肖像。

2

我亲历的一次红场阅兵

上世纪80年代,我任驻苏联使馆政务参赞期间,作为译员曾多次陪同我国驻苏联大使李则望参加红场阅兵典礼。现在举出1983年5月9日阅兵为例,介绍一下这次盛举。



红场阅兵


9:00,阅兵式开始。苏联国防部长在莫斯科卫戍司令陪同下,乘礼车检阅排在红场上的一个个方阵。每到一处,他都庄重地高呼:“同志们,向你们祝贺胜利日!”受阅官兵们则按照俄军昔日习俗,齐声回应:“祝您健康!乌拉(万岁)!乌拉!乌拉!”一波接一波地三呼“万岁”,在红场上空震天动地。

9:10,一个个方阵从列宁墓上观礼台前豪迈地走过。

9:30,苏军的武器装备展示正式开始,轻型武器装备首先开进红场,随后是坦克、火箭炮部队。

9:40,一辆长达20多米的平板车,载着一枚十六七米长的巨型导弹,轰隆隆地从列宁墓前开过,接受苏联共产党中央新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检阅。

西方使节、记者们纷纷举起照相机,从多个角度进行拍照,他们对能目睹这个“巨无霸”的芳容感到兴奋,之后,便屏住呼吸在观察,默默地在琢磨:是实弹,还是模型;是新家伙,还是老模样?

3

见证红场的国葬

红场见证了苏联的五次国葬。1924年1月27日,列宁的葬礼在红场上隆重举行,他的遗体安卧在水晶棺内。1953年3月9日,斯大林的葬礼也在红场上举行,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这一国葬。

我在驻苏联使馆工作期间,从1982年11月10日起,到1985年3月10日止,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勃列日涅夫等三位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于是,在红场上便接连举行了三次国葬。这三次葬礼我都在场见证了,其规格、仪式相同,现将勃氏葬礼介绍于后。



勃列日涅夫葬礼


9:00整,葬礼开始举行。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在列宁墓的平台上致悼词,各界代表先后发表了讲话。当日天气很冷,大约在零下20度左右,在每位讲话人的面前,飘着一层层非水非冰的薄雾。

9:55分,葬礼结束。安德罗波夫率领一批领导人从列宁墓下来,走到陵墓的左侧。此时,12名士兵分成两列,将棺椁从炮车抬下,随后即用肩扛着将其抬到苏共领导人身旁。安德罗波夫等12名领导人也分成两列迎上去,站在两列士兵的外侧。两列各6名士兵立即一齐将身体往里靠,一个个改用双手使劲地顶着棺椁,为立于两侧的领导人腾出一小点抬棺的空间。安德罗波夫等人各用一只手象征性地托着棺椁。

不一会儿,棺椁被24人抬到列宁墓左侧早已挖好的墓穴旁。12名士兵用双手使劲拽着棺椁两侧拴着的12条粗挽绳,慢慢地将棺椁往墓穴下面放。放置毕,站在墓旁的苏共领导人脱帽低头默哀好一会儿,目送故人最后一程。勃列日涅夫的夫人身着黑长裙,围着黑头巾,戴着黑手套,缓缓走到墓穴边,弯下腰去捧起一杯黄土,轻轻地向逝者撒去,墓地上空顿时飘起一缕淡黄色轻烟……

4

瞻仰一代伟人遗容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后,从全国四面八方,飞雪般传来一封封电报,要求保留伟人的遗体,以供后世瞻仰,追思其一生丰功伟绩。

6天过后,便在莫斯科红场上,搭起了一座木制陵墓,到了1930年,陵墓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成。在陵墓正上方悬挂着一大块深红色的花岗石,上面用特大号俄文字母镌刻着:“列宁”。陵墓一半在地上,另一半在地下。墓顶是个平台,供国家领导人检阅和观礼用。在陵墓两侧,设有观礼台,可容纳1000多人。



列宁陵墓

水晶棺中的列宁


1991年5月16日上午9时,我国一位领导人来到列宁墓瞻仰伟人遗容。在陵墓门前,摆放着他所敬献的大花圈。在花圈上款的红色缎带上,苏联政府花店的行家,用仿金色颜料调成的浓汁,以俄文“唁体”写出“献给伟大的弗·伊·列宁(此系汉译文)”。

这位领导人在陵墓前肃立了10多秒钟后,便带领我们一行5人,在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的引领下,沿着黑色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下,不一会儿便到了放置着列宁遗体的“悼念厅”。这位伟人身穿黑色西服,在上衣左侧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苏联共产党党旗。列宁安卧在水晶棺内,就像熟睡着一样,两束柔和的灯光照着他的脸部和双手。这位领导人肃立在水晶棺旁,瞻仰伟人遗容一分多钟……

5

观看国家一号哨的换岗

1967年2月11日中午12点整,我有幸目睹苏联国家一号哨换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钟楼上的自鸣钟敲响12下之前3分钟,两名身穿浅褐色军装的哨兵,肩扛着钢枪,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迈着正步,精神抖擞地从斯巴斯基大门走出,前往列宁墓换岗。此刻,在红场上观看仪式的人黑压压一大片,周围一片寂静。




一号哨位换岗仪式


两名哨兵走完210个正步后,来到列宁墓正门前。他们一站定,克里姆林宫的自鸣钟就敲响了起来,钟声能传出好几里地远。第12响一敲过,换岗仪式按固定程序举行。两三秒钟后,下岗的两名哨兵,在前来的领岗军官带领下,迈着正步,沿着原路,走完210个正步后,回到了斯巴斯基门内。刚刚上岗的两名哨兵昂着头,挺着胸,右手扶枪,直挺挺地站在列宁墓正门两旁,宛如两座塑像,护卫着革命领袖安眠。

1985年夏和1991年春,我国访苏的领导人分别于12时、9时差3分钟到达列宁墓前,见证了苏联一号哨换岗这一庄重时刻,然后就瞻仰列宁的遗容。我当时跟随在我国领导人的后面,思绪万千。

6

中国烈士英灵刻在克里姆林宫墙上

在列宁墓后约10米,排列着12位苏联领导人和苏军元帅的肖像。往后约七八米,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刻着苏联各类名人的铭牌。



红场墓园中的中国烈士墓碑


有一次在墙上,我突然看到两个一尺见方的铭牌,上面用金字镌刻着:“Жанг-1917”“Ванг-1917”。回到使馆后即向领导安致远作了汇报。他判断,这两块写着“张”“王”的铭牌,是为纪念捍卫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烈士们(张、王这两个姓为代表)而立。“1917”四个阿拉伯数字具有象征意义,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几年的剿匪战争。

还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就有数十万中国人以各种不同方式抵达俄罗斯,其中约有五万人在十月革命一胜利,就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剿匪战争。红军骑兵团团长任辅臣,步兵营营长包清山,列宁卫队队员、克里姆林宫卫队指挥长李富清,便是这些中国英雄的代表。1919年春,列宁接见了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中国官兵,盛赞他们为打击邓尼金等白匪所做出的宝贵贡献。




-End-

文字 | 《世界博览》2017年第08期 

作者 | 李景贤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