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趣 | 三亚街头的东北话标语有多尿性?

发财金刚 语言服务
2024-09-04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东北人改建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派人,一种是直接带话。


海南两者兼得,很多山海关以南的朋友,都是在海南学会的东北话。


就连摔倒的姿势,都很“东北”,你看,它似乎在喊“唉呀妈呀”


东北人的热情,体现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细微观察。


徐霞客走遍了神州大山大河,东北人则探索遍了海南的每一个角落,和留下“到此一游”的手欠游客不同,东北人会在视野范围内的显眼处,留下自己的态度。


“老有人把车停变电箱前边,拐弯就是停车场,我寻思立个牌嘱咐一下。”


“上台阶瞎迷糊眼,下台阶就得卡个大跟头,都留点神,不遭罪。”



这种热情是澎湃激昂的,具有相当程度的传染性,你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乐观天成。


东北话又是简练具象的,这十分符合象形文字对于“叙事”属性的精准表达。


很少有人能从海南街头密集的东北风味中回过神来,一旦沉浸,就会顺拐,一旦顺拐,就会跑偏。




如果说海南是东北人的象牙山,那么三亚就是他们的大脚超市,那是老少爷们梦开始的地方。


没变更路线前,从长春开往三亚的Z384列车,成批地将东北文化,用质朴的方式传输到天涯海角。


三亚是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GDP 仅次于省会海口,但很多东北人去海南,会首选三亚,如果有闲钱和闲散时间,才会去海口瞅瞅,去周边溜达溜达,这可能是落地方式决定的。



从商场到超市,乃至一个不显眼的菜市场,东北人对于海南的建设,是全方位的。




但东北人又是焦虑的,他们不断地迁徙,奋斗,奋斗,迁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穿过一个个幽暗的隧道,抵达一个个闪光的金色平原。


当你踏入三亚土地的刹那,恐怕也能感受到盘踞在东北人心头的那只猫头鹰,“那不是广告,那是句咒语,也是21世纪最值钱的文案”。


有人形容那是对初次造访的东北人的当头棒喝,它就像商场一楼的打折丝巾和周氏细软,你可以假装看不见,但不能保证后座丈母娘也是个盲人。



直到顺利进入,才能直抵桃花源。


三亚是东北方言传教士的第一站,在任何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们总能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历史进程:


第一步,登陆并感叹人杰地灵;第二步,建设基础物质文明;第三步,两手都得嗷嗷硬。



作为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海南也意外成为了东北话的普及试验区,据传,三亚最早的东北话,都是从饭馆中传出来的。


第一批东北人在三亚开办了很多东北菜馆,步入其中,一顿饭的工夫能就被动完成东北话的基础科普。


这些东北电大,从功能上讲,俨然已经超过了社区教堂,只是平常你看不到一个个藏于厨间的语言教父,他们把狠菜和狠活,都整上了网。



打开大众点评,甚至你还没开始手动输入“东北”二字,首页殷实的推荐,就能让人明显有饱腹感。


东北的人口净流出,相当比例都是匀给了海南,其中三亚铁肩担重任,明显接过了延续东北文化血脉和口味的大旗。


“离开海南,你甚至再也吃不到正宗的锅包又。”


“猪肉粉条纸已经取代了文昌鸡,成为了海派轻食的双花红棍。”



从最初的饺子馆,到后来的年菜馆,再到现在遍布三亚的东北酒楼,你能看出一个勤恳韧性的东北老爹,在海南“称王”的全过程,这早已脱离商业范畴,具有人类学价值。


“把《闯关东》反着拍一遍,把老朱的山东籍贯迁入到东北籍,这就是新时代的《闯琼州》。”


“各种东北菜馆,都快把海南省政府半包围了。”



在海南的东北菜,很多都是改良菜,咸鲜味稍比北方下降,加甜加酸加辣,混合的口感丝毫不影响东北菜在人们心中的认证地位。


多年以后,这些东北菜反向北伐回流到东北,开起了“海南东北菜馆”,不是没有可能。



口味会传染,口音也是。


有人形容一听到东北话,就想起了欢乐的春晚小品,和东北菜馆中扎实的大盘盛菜,甚至低血糖时不是吃巧克力和奶糖,而是赶快打开《乡村爱情》续续命。


为了保持浓郁乡愁,一些菜馆甚至连猪又,都是从东北空运来的。



但不是所有经营者,都能做到全身而退,高手是激流时代的弄潮儿,所谓成王败寇,莫过如此。


鸡不一定是一种食物,还可能指代某种动词



随着东北人持续性的涌入或者季节性的迁徙,海南从政府层面,十分欢迎这些前来的新移民。


黑龙江省公安厅甚至在三亚有出入境管理站,哈尔滨市还在三亚常驻着警务站,其中哈尔滨二院分院也设在三亚,这就不说在一些三亚的三甲,还能异地刷东北的医保卡,海南和东北互为飞地,并不是一句空话。


除此之外,海南还开辟了东北-海南的直达航线、异地民政服务、“候鸟人才大厅”等东北个性化的通道,“妈呀,比东北整得还全。”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来自民间的声音,有些海南本地人,尤其是海口和三亚的市民认为,大量东北人的到来,对他们的房产和教育、医疗资源造成了挤压和抢夺,甚至抬高了当地物价。


这是十几年前,东北人和海南本土居民屡见冲突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时过境迁,近些年的海南,却逐渐处于一个本土人和东北人相互融合的时期,因为大家发现,东北人建设海南,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早已体现进衣食住行。



有不少人反映,越来越多的三亚公交车司机,变成了东北人。


比如,三亚市28路公交车上,常年飘荡着东北口音的报站口播:


“道儿当间儿(过道旁边)的都往里走走。”

“大娘您慢点,小心别卡(摔)喽”…


热情幽默的东北方言,是除普通话外最普及的几种方言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都能心领神会,在狭窄闭塞的车厢之内,能瞬间缓解外来游客对三亚的陌生感,这是海南特色的风景线。



“来三亚十多年了,寻思能为这边的城市建设出点力,我平常搁家就喜欢开大车,算专业对口。”


据了解,三亚四分之一的公交车司机都来自东北,除此之外,各个公园和广场也都摒弃了流派之争,时不时奏响了二人转,遥远的乡音并不遥远。



从2000-2010年,东北三省从人口流入36万,变成人口流出200万。


其中近七成的东北人去往了正处于大开发阶段的海南,其中的六成又去了三亚,那里是黄金西部,80万东北人,跨越4100公里,在19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淘金。


这也是仅次于每年春运的庞大人口迁徙,其中,有很多人可能是去寻亲,寻找在海南岛登陆战役后,落地生根的亲人。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从东北的黑山白山间,一路势如破竹,南下解放了海南。


第四野战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也叫“东北四野”,由东北民主联军发展而来。解放海南后,四野部分部队驻守海南,进行农垦运动,这些军人的家属也相继从东北去往海南。


很多东北朋友家里都有个“海南亲戚”,一本本邮寄到东北的椰林挂历,绘满了椰林、蓝天、黄沙和碧波,这可能是东北人对海南最初的印象。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家里挂有这幅墙绘和挂镜


此后的下岗潮,东北由于传统工业结构,影响最为严重,彼时不少人前去被列为特区的海南发展。


源源不断的人口输入,为海南输了血,也送了金,海南从1997年开始,着手处理积压房,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东北人就消化了其中的97.6%。


没有东北人,就没有海南房市,而没有海南,就无法抚慰数百万向往温暖的异乡人,他们互为羁绊,又互相体谅。


到了2010年,海南获批国际旅游岛,“十来分钟就能到沙滩,三层楼高的椰子树,芒果嗷嗷甜……”的消息在东北老乡之间口口相传,大量东北餐饮开始入驻,只有当真正的压轴-东北厨师,决心南下与这个世界谈谈时,人们才发现,无处不在的东北话标语在此时遍布全岛,“那是建设的信号”。



时至今日,尽管还有一些有色眼镜,总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这些东北亚坚韧的族群时,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见过孔子,但所有的天津人都会相声,东北人早已在内心完成了化解。


他们的父辈,用巨大的牺牲证明了军人的荣誉,而他们,也正为新时代海南的建设添砖加瓦。


东北话,就像一首老歌,你可以说它不入时,不那么恰如其分,但它仍然具有顽强积极的生命力,带着血性和对苦痛的消解,带着幽默和对美好的眷恋。



资料参考:

《那些奔赴海南的东北人,他们怎么样了?》 知乎 互联网那些事

《广西的“三亚”,很多东北人在此定居,东北话很流行》 一路南风

《三亚公交车日常提醒咋成了东北方言?快手上有答案》 砍柴网

《东北人在海南》 小鹰财经社

《三亚市东北特色浓郁被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 张红

《三亚人:东北话,才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传染性武器》  互联网洞察家AI

部分图片来自:

知乎、微博、百度


本文来源:不相及研究所



拾趣


拾趣 | 我爹是个段子手:有个会讲段子的爹是一种什么体验

拾趣 | 街头错别字大赏,看完快不认识字了!

拾趣 | 这些文言文翻译,语文老师看了会流泪

拾趣 | 通篇只有一个读音,只有中文可以做到!

拾趣 | 没人管管吗?这个极常见的翻译错误为啥还不改?

拾趣 | 这些“人类低质量翻译”,承包你一整天的笑点!

拾趣 | 盘点那些令人笑喷的翻译,网友:成功让我忘记原本意思

拾趣 | 从“匡扶正义”到“王者荣耀”:千万别让90后给孩子起名! 

拾趣 | 2021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这个字,竟然霸榜多年

拾趣 | 啧Nice!刷爆B站的表情包爷爷,原来是“英国版郑渊洁”

拾趣 | 这届奥运会,中国网民用段子杀疯了

拾趣 | 汉语之美,你被震撼了吗?

拾趣 | 当外国人开始学中文后……哈哈哈哈哈,画风逐渐变态!

拾趣 | 夸人只会绝绝子,一到吵架就语塞,“语言匮乏”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拾趣 | “男、女、爷、父、母、娘、姐、妹”的汉字来历,原来这么有趣

拾趣 |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这画风太可爱了哈哈哈!拾趣 | 我就喜欢看外国人苦练中文还学不会的样子拾趣 | 听懂“您”,您才能意会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拾趣 | 中文到底有多神奇?看了第一个就开始怀疑人生……拾趣 | 外国人为什么说不好中文?原因只有一个……拾趣 | 外国人起的爆款中文名,我看傻了!拾趣 | 清朝英语教材长什么样?150多年前的中国人居然这样学单词拾趣 | “搞”这个伟大的汉字,照亮了我们贫瘠的语言拾趣 |《潮汕方言历时研究》揭秘:潮汕话为何如此难懂难学拾趣 | 与“她”字一同兴起的“妳”字,为何没能沿用?

拾趣 | 2021年奇葩地名大盘点,笑到我口罩都裂了哈哈哈哈哈哈!

拾趣 | 10个最具迷惑性的地名,你上当过几次?

拾趣 | 中国古代名字最风雅的18个城市,如今都叫啥?

拾趣 | 古人对12个月份的雅称,原来这么美!

拾趣 | 李白一声“噫吁嚱” ,原来是在喊“哦豁”?

拾趣 | 语气词的绝对统治:中国式聊天,全靠嗯哦哈嘿吼

拾趣 | 文人一开口说骚话,99%的段子手都要失业了

拾趣 | 世界最长地名有168个字母!据说没人能一口气读完……

拾趣 | 王安石叫Vans?朱棣叫Judy?网友起的古人英文名火了!

拾趣 | 甲骨文261个象形字:古人天真烂漫的“简笔画”

拾趣 | 甲骨文萌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拾趣 | 中国大学起英文名的路子太野了!

拾趣 | 为什么中国人要讲方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拾趣 | “我是××的”:全国各地方言上分挑战,太魔性了!

拾趣 | 北京话的传染力有多强?学完说话都有内味儿了

拾趣 | 看过各地的方言标语,才明白什么叫文字的力量

拾趣 | 没有表情包,能不能愉快地聊天?

拾趣 |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有朋友圈……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6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0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趣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