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冯全功:打造精品丛书 助推译学建设——“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评介

山东外语教学 语言学通讯
2024-09-03

摘   要: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推出的“中华翻研究文库”是一套较新的丛书,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该文库的主要特征包括:1)注重学术思想,汇聚精品文章;2)梳理译介历史,烛照当下现实;3)关注社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4)聚焦英语世界,兼顾其他语种。其中,该套丛书中有关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中华译学馆;中国文化“走出去”

1.0

引  言


       新千年之后翻译学在国内迅速发展,成果丰硕,目前已成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五个主干领域之一。科研成果是支持一个学科发展的支柱力量,其中,翻译研究丛书在翻译学学科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根据冯全功(2017)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国内已经出版的翻译研究丛书有26套,涉及近400本图书,总时间跨度为20余年,如译界学人所熟知的“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国外翻译研究丛书”“译学新论丛书”等。这些丛书有力得推动了国内翻译学科建设,滋养了无数翻译学人。遗憾的是,早期有影响力的翻译研究丛书大多已经终止,有待新力量的注入。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于2017年年底正式成立,成立之后推出的系列活动与举措引起了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冯全功,2019;冯全功、枣彬吉,2020)。其中,图书出版工作是中华译学馆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自成立之后,相继推出了系列翻译与翻译研究丛书(已出版共计百余部),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尤其是“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不失为中华译学馆最为引人瞩目、最具学术影响的一套丛书。该套丛书由中华译学馆馆长、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担任总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推出第一辑,目前已出版三辑,共计34部,第四辑11部也正在编辑出版中。入选该文库的图书多为专著,也有部分是选编的专题论文集,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国内译学界的最新成果,并于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套丛书的重要性。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2.0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入选原则与图书信息


       学术研究既要开拓创新,又需回顾总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为开放性文库,注重成果本身的学术性与思想性,主要有专著与专题论文集两种形式,在已出版的34部作品中,专著有25部(包括个别编著),论文集有9部。总主编许钧在“中华翻译研究文库”的总序中写道,该套丛书的入选原则主要有四条:“一是研究的独创性,要有新意和价值,对整体翻译研究或翻译研究的某个领域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学术洞见;二是研究的系统性,围绕某一研究话题或领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合理的研究方法、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以及较大的后续研究空间;三是研究的社会性,鼓励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选题与研究,如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研究、语言服务行业与译者的职业发展研究、中国典籍对外译介与影响研究、翻译教育改革研究等;四是研究的(跨)学科性,鼓励深入系统地探索翻译学领域的任一分支领域,如元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翻译技术研究等,同时鼓励从跨学科视角探索翻译的规律与奥秘”(许钧,2018b:3-4)。青年学者是学术界的希望,该文库还特别注重青年翻译学者的投稿,这点在总序中也有所提及,体现了总主编许钧馆长对青年学者的关怀与支持。

       该套翻译研究丛书已经出版以及正在编辑出版的45部图书相关信息如下:

表1:“中华翻译研究文库”相关图书信息

       该文库是开放性的,目前呈现的只是已经或即将出版的图书,中华译学馆正在组织策划第五辑,并且与部分作者达成出版意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更多力作出版,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翻译研究丛书。


扫码购买4辑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如需发票,请在付款之前,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栏里填写Email,抬头和税号。如有多笔订单,每笔都要如此填写


3.0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丛书特征与策划建议


       作为中国译学馆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华翻译研究文库”已初具规模,部分图书在学术期刊上有专文评介,如穆雷(2020)、蓝红军(2020)对许钧《译道与文心——论译品文录》的评介,徐坤培、林嘉新(2020)对陈琳《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的评介、刘云虹(2021)对许钧《关于翻译的新思考》的评介等。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再对每部著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述评,以下主要针对文库选题、整体内容等宏观层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与论述,以期对类似翻译研究丛书的策划与出版有所启发。

       第一,注重学术思想,汇聚精品文章。学术思想与学术品格是学者的立身之本,也是优秀图书的生命所在。“中华翻译研究文库”采取约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总主编以及中华译学馆成员对图书质量严格把关,确保每部入选图书的学术质量。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内最高级别的项目,其成果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本文库目前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31部专著中,有13项是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作者包括王宏、屠国元、宋学智、吴赟、陈琳、李平、申连云、赵长江、周晓梅、冯全功等)。已出版的还有部分为教育部或省社科结项成果(作者包括胡美馨、许方、龙明慧等)。目前项目结项成果占专著总数的一半以上,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著的学术质量。随着丛书持续推进,这个比例应该还会增加,总主编许钧也反复强调文库要广泛吸纳优秀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博士论文也非常强调创新性与前沿性,该文库也会遴选一些优秀的翻译学博士论文予以出版(作者包括卢巧丹、许方、袁榕、乔洁等)。该文库的部分专著也可视为个人论文集,如杨武能的《译翁译话》、金圣华的《译道无疆》、许钧的《关于翻译的新思考》和《译道与文心——论译品文录》、穆雷的《中国翻译硕士教育研究》、冯全功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等,这些专著收录的文章体现了作者在翻译与翻译研究领域或毕生或阶段性的心路历程,对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该文库的9部专题论文集都是遴选国内外用汉语发表的高质量文章。其中,5部的主题是关于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的,包括现当代文学和古典文学,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无启发,尤其是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方面。个别学术论文由于比较特殊,也非常重要,偶尔也会被同时收录在文库的多个论文集中,如宋丹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的《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考论》同时被《中国文学四大名著译介与传播研究》与《林语堂翻译研究》收录。许钧、穆雷、李平、冯全功等其他学者的一些文章偶尔也会被同时收录在其专著(个人论文集)和其他相关论文集中。

       第二,梳理译介历史,烛照当下现实。翻译史研究是翻译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翻译本身也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以史为鉴,对翻译史的梳理与研究可以驱动思想创新,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和中华译学馆的立馆宗旨高度一致,总主编许钧在多个场合也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翻译史研究。在该文库的45部图书中,有很多典型的翻译史研究,如谢天振主编的《重写翻译史》、赵长江的《<红楼梦>英译史》、孙越的《古代中文典籍法译本书目及研究》等。一些个案研究也具有翻译史的性质,如辛红娟的《海外汉学视域下<道德经>在美国的译介研究》、陈琳的《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等。从目前而言,该文库收录的还相对缺乏大部头、具有厚重学术含量的翻译史与翻译理论史著作,将来不妨约请相关作者对已经出版的重点图书进行修订再版,或者重新撰写。谢天振(2019:5)指出,“我们编写翻译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翻译史实的简单梳理和描述,而应该通过翻译史的编写,具体当然是通过对翻译史实、翻译家及其译作的成就得失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揭示出翻译思想、理念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天的翻译实践,包括译入与译出”。谢天振主编的《重写翻译史》贯彻了这一理念,强调动态发展与现实关照,也为翻译史编写指明了方向。

       第三,关注社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许钧,2010:15)。文学是文化的精华,中国文学“走出去”在新时代显得格外重要,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现当代作品。在目前的45部图书中,有20部与此话题密切相关,如许钧等主编的《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三卷)、高方主编的《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等。其中,中国小说译介是重点,在图书标题中有“小说”二字的就有4部,其他也大多聚焦于小说翻译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典籍译介在该文库中也颇受重视,如《红楼梦》《诗经》《道德经》以及茶文化典籍、江苏文学经典、“大中华文库”等。整体而言,该文库在选题上偏重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兼顾古典文学;偏重比较宏观的研究,同时兼顾具体的个案探索。文学与文化典籍翻译研究往往是深入的个案探索,或以作品为线索(如《红楼梦》),或以汉学家为线索(如欣顿)。中国文化外译是“时代的呼唤”,翻译的职业化也是如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便是翻译职业化使然。穆雷的《中国翻译硕士教育研究》以及穆雷、赵军峰主编的《中国翻译硕士教育探索与发展》(上下卷)集中展现了学界近十多年对翻译硕士教育的可贵探索与系统思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库关注社会发展的特征。

       第四,聚焦英语世界,兼顾其他语种。英语在国际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国内翻译研究如果存在具体语对的话,汉英占绝大部分。中华译学馆强调多语种跨文化交流,再加上许钧馆长本人是法语出身的,所以“中华翻译研究文库”除英语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涉及语种的图书。其中,涉及法语的有3部,即宋学智的《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许方的《昆德拉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阐释研究》以及孙越的《古代中文典籍法译本书目及研究》,涉及德语的有1部,即文炳、王晓丰的《康德哲学术语中译论争历史考察》。虽然目前只有4部主要涉及英语之外其他语种的图书,这在翻译研究丛书中已经难能可贵了,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语种加入其中,尤其是相对宏观的研究,如中国现当代(古典)文学在俄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等。其他论文集也比较注重中国文学的多语种译介与传播,如许钧、李国平主编的《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卷二)收录的文章有10篇论及法语世界、4篇论及德语世界、2篇论及西语世界、2篇论及俄语、3篇论及日语、2篇论及韩语、1篇论及泰国语;许多、冯全功主编的《中国文学四大名著译介与传播研究》涉及语种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语、俄语、日语、日耳曼语等。这些入选图书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对中国文学多语种译介与传播的高度重视。

       如果从所跨年度而言,“中华翻译研究文库”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翻译研究丛书,从首辑出版到现在只有四年时间,但其成果丰硕,气象非凡,有望成为一套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翻译研究精品丛书。鉴于该文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结合已出版的成果,建议未来在出版策划方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对之进行优化:1)适度吸纳口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体现文库选题的综合性与包容性;2)进一步吸纳英语之外其他语种方面的优秀翻译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译介史以及翻译家个案研究的,强化文库的跨语种的特色;3)坚守翻译本位的同时,强化深入、系统的跨学科翻译研究,如从哲学美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传播学、修辞学等学科视角对翻译(研究)的探索;4)进一步主动开发青年翻译研究学者的力量,把更多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纳入文库,包括相关博士论文和项目成果;5)主打中国文学外译的同时,强化汉学家个案研究,如翟理斯、韦利、宇文所安、葛浩文等,充分挖掘汉学家对中国文学译介的贡献与启发;6)进一步吸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巩固与提升丛书的学术质量。

4.0

结  语


       作为中华译学馆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中华翻译研究文库”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注重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如王宏、卢巧丹的著作分别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许钧馆长作为丛书的总主编,在图书出版规划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浙江大学出版社还为中华译学馆设立了“求是编译室”,专门对接中华译学馆的系列图书出版工作,编辑团队十分敬业、高效,两者可谓强强联合,成绩卓越。中华译学馆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一起把“中华翻译研究文库”做大做强,在众多翻译学者的支持与参与下,就像许钧(2018:4)在总序中所言,“我们有信心把‘中华翻译研究文库’打造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精品丛书”,以展现中华翻译研究的学术风貌,推动国内翻译学科的纵深与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全功.搭建译学平台 助推文化交流——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纪实[J].中国翻译,2019,(1):136-140.

[2] 冯全功.国内翻译研究丛书:出版现状与未来展望[J].东方翻译,2017,(3):17-23.

[3] 冯全功、枣彬吉.学术平台、学者成长与学科建设——以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为例[J].上海翻译,2020,(6):91-94.

[4] 蓝红军.译学理论批评:以批评的思想性推动译学发展——《译道与文心——论译品文录》述评[J].中国翻译,2020,(2):71-76.

[5] 刘云虹.翻译研究的创新与求真——《关于翻译的新思考》评析[J].外语界,2021,(3):90-96.

[6] 穆雷.见证我们共同走过的路——《译道与文心》读后[J].东方翻译,2020,(1):62-65.

[7] 谢天振.百年五四与今天的重写翻译史——对重写翻译史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2019,(4):4-6.

[8] 许钧.关于翻译的新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9] 许钧.译道与文心:论译品文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10] 徐坤培、林嘉新.跨文化视域下的生态主义哲学价值与世界意义——《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评述[J].外语与翻译,2020,(1):97-90.

作者简介

冯全功,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修辞学、《红楼梦》翻译、文学翻译修改等。

文献来源:原载《山东外语教学》2022年第1期,第128-133页,推送已获作者授权,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本文编辑浙大译学馆”栆彬吉本文推送: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

近期学术研修,扫码即可报名!4月14-21日研修SPSS数据挖掘与案例拆解

5月20日直播社科研究方法高峰论坛

扫码报名学术研修,开发票方法:在学术志APP中“我的”—“发票中心”—“开具发票”或者学术志微信公众号中“学员服务”—“个人中心”-“发票中心”—“开具发票”可自行填写发票信息并核实修改后提交开票申请,申请后3-5个工作日可在所留邮箱中查收下载,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保证一个月内开具发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