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个人类住区概念:做设计师这么久,你真了解身边的人类吗?

航长靳晓航 景观之路
2024-08-29

世界那么大,为防走散,请大家

点击上方 “景观之路”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跟我们一起,以专业视角看世界!



生态学家杰拉尔德·L·扬(Gerald L. Young)因对人类生态学的贡献而闻名(参考人类生态学的10个常识)。他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生物与环境科学和区域规划教授,并曾担任人类生态学会主席。

 

杰拉尔德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8个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住区的概念,包括

1. 系统;2. 语言 文化 技术;3. 功能 结构 变化;4. 边缘 边界 生态区;5. 互动 整合 制度;6. 多样性;7. 适应;8. 整体论。

这些概念相互联系,但也因涉及到不同尺度而存在差异,比如民族国家的边界往往与语言有关;而除了移民国家,大多数人类聚居点的社区内部都几乎不存在语言的多样性。



▲生物学家梅格·洛曼(Meg Lowman)和她的新书《树人:在我们头顶上方的树上发现第八大陆的生命》,这是一本个人传记式的树木读本,作者因长期在树冠上工作,而找到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森林。

与人类住区相关的八个概念,对我们理解人类生态结构很重要。让我一一列举:



01 系统


万物皆有连系。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复杂整体。丹尼尔·博特金和爱德华·凯勒(Botkin & Keller, 1998)将系统定义为“宇宙的任何一部分,为了观察和研究的目的可以被隔离。”

系统的存在,必须有秩序,有沟通渠道,有互动过程的本质。系统这个词有时描述的是组织本身(比如“我有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有时描述系统中的部分(如“计算机系统”)。


▲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子集。系统生态学可以看作是一般系统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系统里的元素按照一套规则行事,形成统一整体。一个系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由边界、结构和目的来描述,并以功能来表达。系统是系统论研究的对象。

 

人类社会的总和超过了各部分的总和。生态系统可以描述为相互作用的整体。

 


▲自然界与人造物中的分形结构


之前我曾写过亚历山大的实证发现,这位大师曾证实:生命中心在所有尺度上——从极大到极小——都普遍存在。看这些案例,你很容易发现分形引发的整体品质的变化。我们看到生命结构发生在中心,从一个整体向外展开,经历复杂的结合,然后更大的中心又从整体中显现,生命总是起源于比较小的中心。渐进分化和连贯性的建筑方式,依赖系统分形,并维护和扩展整体。



▲《场所精神》是一部讲述亚历山大思想实验的纪录片。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发表他的《模式语言》时,展现了各种各样的连续-整体进程,创造出更具一致性、适应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的新建筑环境。



普遍系统论,试图将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整体而不是还原性的。这其中,控制是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实现的。控制就像稳态调节器一样,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社区成员以这种方式监控他们的环境并适应变化,就像未来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断言的,生物圈是自我调节的实体,有能力通过控制物理-化学环境保持地球健康。


假设与资源开发直接相关的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核心,那么“文化核心”就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经济、政治,以及与相关环境开发最密切相关的宗教社会关系,“相关环境”是“使用者认为与其生存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农业综合企业和采矿业是大多数传统农村社区的文化核心,从事这些行业的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低廉的能源和材料。

 

在城市地区,信息日益成为开发利用的关键资源。未来的都市区是“知识搬运工”或“知识输出者”。创新能力是城市地区保持或提升其竞争优势所必需的。因此,参与信息收集和转化的机构构成了许多城市文化的核心。

 

地方政治、经济、农业、银行业、房地产和政府,可以看作是一套直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互动性制度结构。这些政治经济制度包含着生态适应性控制机制。控制生态系统的制度就嵌套在整个权力结构中。

 

有时,地方权力结构清晰,有少数人掌握着控制权。但大多数情况下,控制权的当事方并不明确,权力也更加分散。无论集中还是分散,成功的权力结构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调整。

 


▲ 蒂沃利



作者举例,罗马和蒂沃利之间有一条提布提纳大道,供皇帝和教皇到更高海拔的地区避暑。这一路上,行宫会经过有硫化氢的温泉,据说泡这里的温泉对罗马人预防皮肤、喉咙和泌尿系统的感染有益。这些温泉,在过去两千年里被许多政党控制。期间当地城镇的经济一直很稳定。
 
后来,意大利建筑师用这里的石头建造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和圣彼得教堂。像温泉一样,采石场的控制权也在几个世纪里有更迭。无论谁在控制,都在主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制度与生态环境是互动关系。


 

02 语言 文化 技术


语言、文化和技术这三个概念,有助于将人类生态学与更早的以生物为核心的生态学分开来。语言代表了一种人类的普遍性,但它也将人类族群区分开来;文化是“一个社会整体的集体意识”;教育让一代人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文化得以传承。

 

科学界有自己的行话,艺术家也有自己的圈子。科学家依赖方程式传递信息,艺术家则经常与更广泛的公众、跨国交流。艺术和科学超越文化,也植根于文化。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向自然学习并获得反馈。例如,通过观察学习鸟巢、蜂巢和海狸堤坝,人类改进造屋技术。因此,人类创造出技术,改造环境,并用它来重塑人类自身。


技术把物质转化成对人有用的东西。最基本的转变是能量和信息。煤,燃烧时可以给家取暖。在这过程中产生废物。产生污染的信息、以及如何把废物处理成对人无害的状态,也是技术。



▲ 人类的很多建筑经验是通过模仿鸟巢获得的



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与地球的关系、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定居的方式。例如,聚集的建筑物压缩了市场等公共场所的距离。战争技术的变化影响了城市形态。防御墙在相当长的历史里定义了城市的边界,但这种防御后来因为高射炮弹和导弹的出现而变得过时。去除城墙,解放了城市的界限。


 

 

03 功能 结构 变化

 

功能主义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相互关联。在社会系统中,内部关系可以被视为是连通性的产物。交互过程,例如通信和交通设施,提供了将具有交互整体的部分固定到系统、社区或区域的粘合剂。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类系统的形态本身也是一种结构,各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的脚手架。生物物理支架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气候学、土壤学和生物学。人类如何利用土地也可能被视为生物物理支架的一个要素。例如,机场使用土地的方式将物理结构强加给自然和人类系统。机场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跑道中间的草地到网吧里的旅客。

 

光和巨石、灌木和居民点一样能区分不同的地方。光照随着一天中的时间、一年中的季节和空气中的露点而变化。气味也随季节而变化,比如雨后沙漠中的杂酚油灌木或荷兰春天奶牛身上的气味。风塑造了热带风暴,穿越草原的托尔纳多,丹佛下午的雷雨。光、气味和风有助于构建一个地方,还可以演示变化以及变化过程如何塑造地方。

 

人类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经济和社会文化过程。一个地方通过它对资源、劳动产品、市场、资本化和消费的使用而发挥作用。人口规模和密度、年龄、种族、教育和职业的人口方面形成了结构,价值观、信仰、态度、知识、信息、技术、文学和美学的文化方面也形成结构。


景观生态学框架可以扩展到人类生态学。它基于三个生态系统特征:功能(流动关系)、结构(空间关系)和变化(动态关系)。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功能意味着研究能量、水、矿物质营养、动物和场所是如何在空间中移动的。这些功能体现在各种结构中,例如公路、天然气站、输电线和发电厂。


城市的三个基本物质元素(建筑及其相关的开放空间、地块和街道)具有多种功能。斑块、走廊和矩阵三个概念被用来描述景观结构。




04 边缘 边界 生态区


今天的我们经常跨越自然的边界。比如飞行遇到湍流,就是因为飞机穿透不同的大气层才会引起颠簸。

 

边界和边缘是动态的。在有些地方,区别并不明显,一个地方的特征与另一个地方的特征相融合。在生态学中,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是两个生态群落之间的过渡带。这些是整合的领域。一个生态交错带往往比它所分隔的任何一个群落显示出更大的生物丰富度。根据尤金·奥杜姆的说法,生态交错带“不仅仅是一个边界或边缘;这一概念假定两个或多个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斑块)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生态交错带具有相邻生态系统中都不存在的特性。”

 
▲ 林奇把城市在人心中的“意象”抽象成指路系统的5个关键元素,即路径、节点、地标、边界和地区
▲ 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

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林奇强调边缘、边界在人类环境设计中的价值。边缘可以定义开放空间系统。一个典型例子是曼哈顿中心地区的中央公园。人沿着百老汇大街向北走到第七或第六大道美洲大道,前面是一片森林。但是在第59街,这已经成为中央公园南沿公园的南边,你必须走下来,横跨一个小湖泊,到所谓的池塘。无论是中央公园,还是韩国首尔清溪川,以及阿姆斯特丹的前奥林匹克公园,这些地方形成了人类生态区、建成区和开放区的融合地带,但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边界。
 
我们用地图和其他工具来标明边界。工具包括土壤制图,在美国,来自自然资源保护局的土壤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绘制该地区的土壤图。另外还有航拍照片,它有助于科学家发现地形和植被变化的规律。
 
地图试图揭露事物的本质;平面图则是设想可能发生的事。地图诚恳,平面图则经常放大、夸张可能的内容。

 
▲ 这是一本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写的关于景观设计地图的书



05 互动 整合 制度

 

交互作用和整合形式发生在非人系统中,但只有人创建出了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建立机构,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受本能的伤害。

 

大自然并非友爱的。伍迪·艾伦曾形容自然界如同一家“大型餐馆”,只不过没有餐馆那么礼貌。在自然界,一个物种吃掉另一物种,甚至同类。个体与同性别个体争夺地盘,以便控制更大的食物供应,吸引异性。它们排斥他人是为了更有效地为自己开发地区资源。被这种竞争边缘化的物种的成员为生存而斗争。竞争、排斥、剥削,以及最终的生存,构成了自然世界、人类世界的混乱部分。

 

互动也有更积极的结果;竞争和生存,虽然可能是丑陋的,但可能是有益的。自然的积极或消极特征是人类的建构;尽管从任何有知觉或无知觉的个体的角度来看,被另一个人吃掉并不是最积极的体验。为了避免被吃掉,为了生存,人们花费了大量精力。许多避免死亡的策略都涉及到与他人的合作互动。

 

博特金和凯勒认为竞争、共生和捕食是“物种间三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他们认为

  • 竞争是第一种相互作用,对两个群体都会产生负面结果;
  • 共生是第二种相互作用,对双方都有利;
  • 第三种相互作用是捕食/寄生,“结果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互动是从旧生态向新生态过渡过程中幸存下来的概念。生物学家很早就断言,生态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非常重视过程。动物学家马斯顿·贝茨(Marston Bates)和其他许多人认为,生物和环境不应被视为离散的、可定义的实体,而应被视为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无数过程中,最有趣的是人或物的相互作用,杰拉尔德·杨观察到“维持人与地的关系,对生命个体与地球系统生命方面至关重要。”

 


▲ 亚利桑那州“太阳城”还有一个名字是“老人城”。之所以叫“老人城”,是因为这里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年龄必须在55岁以上,在该年龄以下者,即便是亲属也无居住权;子女想护理生病的老人,只能住在城外。



整合表示一种特定类型的交互,通过这种交互,各部分被组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整体与部分是由它们的相互作用来定义的。整合是统一、汇集、融合、混合、再融合的过程。

很多现代住区的场所设计和建造都是为了单一目的,而与复杂的城市生活几乎没有任何融合。作为历史学家的乔恩·蒂福德说:“在二十世纪的大都市里,在亚利桑那州太阳城,‘长者公民’在他们的‘城市’里度过暮年,他们坐着高尔夫球车,不受孩子们在街上玩耍的阻碍。”
 
在人类社会中,整合互动是通过制度形式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规划理论家西摩·曼德尔鲍姆指出:“机构经常被称为权利和义务系统。” 杨认为,“制度是在当代人类群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定义和发展的。” 杨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建议。机构的生态性质如下:

制度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类对秩序和稳定的需求。人类组织起来,使关系在本质上是可预见的,使各种需求都能以一种独立而不是随意的方式得到满足,从而使交换采取预期而不是意外的形式:制度化是将关系形成可靠的系统……制度规范个人与社区或社会之间以及个人或社区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制度通过制度来调节货物和材料的流动。

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结构。在人类生态学中,制度离不开结构(本章前面介绍)或功能。然而,变革的理念带来了挑战,因为制度抵制变革。
 
制度是人类生态学中的一个概念,通常在生物生态学中找不到,但确实有助于人类生态学解释人类相互作用的特征和条件。
 
制度是一种社会关系组织,是人类在其中度过每一个生命时刻的框架。机构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形式化结构,用于实现从生存到精神满足的目的。

宗教是最基本的制度。它赋予我们生命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以意义:交配、出生和死亡。结婚仪式、洗礼仪式和葬礼都标志着某种宗教意味。


▲ 即使你并不是教徒,我们的人生在结婚和葬礼这些重要仪式中都必须遵守宗教文化的约定。

 
生物会繁殖,但宗教为人类的繁殖提供了基本规则;其他生物会死去,但宗教给了我们来世或转世的希望;其他物种吃东西,但许多宗教规定了人类可以吃什么和什么时候吃。
 
普林斯顿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谈到日本文化时断言,宗教有着比人们以为的更广泛的含义,用来“维系社会关系,维持价值观,保持士气,保持公共行为有序,使权力神秘化,使不平等合理化,为不公正辩护,等等”。因此,宗教也比大多数其他制度(从公司到国家)都更长久。
 
宗教把人们联系在一起。教会类似一个朋友协会,其基础是相信信徒从内在的光中得到神圣的指引;宗教也会分裂人。教会,对自己的成员表现出包容和灵活,但对私人领域的一些重要事项比如婚姻,是可能把它变成公众讨论的问题,以此压迫个人的。宗教制裁也常伴随着罪行。
 
 

06 多样性

 
自然反感单调,生态系统里存在对抗力量通常意味着一个生境是丰富、健康的。多样性使得自然系统更具有弹性,允许生物体适应变化。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甚至比生物多样性更复杂。许多文化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人们超越地理景观和民族国家的范围来看。自然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有许多共同点同样的模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并以同样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的邻居在长相、思维方式和信仰上有差异,邻里就会变得丰富。
 
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就是一个容忍和鼓励多样性的社区,在那里收入和种族群体没有明显的空间分离或孤立,所有个人和群体都能获得基本和基本的服务和设施,居民机会平等。”
 
差异只有在产生差别时才是差别。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的实际差异和感知差异构成了我们最紧迫的问题。一些差异对于我们的生存是必要的,比如说男女差异。不同的栖息地、社区和景观区别于另一个。差异有助于建立同一性,但也会使人产生分歧。因此,重要的是要找到交流知识的方法,并拥抱人类物种的多样性。
 
在哲学中,多元论不同于二元论或一元论。在人类生态学中,多元论涉及到在一个空间中的异质群体。多元社会通过多样性实现统一。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不少健康的森林生态公园,图为Elk Falls Provincial Park 摄影©布拉格向北


健康,其实是指从疾病伤害中恢复的能力,健康也和多样性有关。艾多·利奥波德(AIdo Leopold)将生态健康定义为土地和生物自我更新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智慧在于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机体本身就有自我治愈的能力。这里作者举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库恩溪流域(Coon Creek)这个例子。


▲ 美国的库恩溪流域是土壤保护的典范 摄影©布拉格向北
▲ 从埃尔科县748号线 库恩溪峰顶和熊溪峰顶之间向北俯瞰库恩溪山谷 ©维基共享资源


这片流域是美国土壤保护的典范。犁沿着山坡上的轮廓,溪边重新排列着树木和灌木丛,恢复的渔业在这些溪流的清澈水域中繁衍生息。这种健康的景观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其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了这种价值。
 


07 适应

 
生态学家将适应定义为“生物体对于环境条件的生理适应性的量度”,“一种韧性和能力,允许系统在受到干扰时发生变化。”
 
人类是适应能力超强的物种。两足动物、手的灵巧和脑力将原始人类与我们的近亲类人猿区分开。宗教、法律、政治、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都是我们更先进的适应工具。这些适应工具或适应策略可以从生态逻辑的角度来看待。

适应使我们能够在变化面前保持弹性。耶胡迪·科恩认为,“适应确保了群体的生存、繁殖和有效运作,从‘在大自然中尽自己的职责’的意义上来说。”与其他物种一样,人类在基因上也在进化。我们也通过学习来适应所处环境,增加对环境的理解(至少在理论上)能让人对变化做出更恰当的反应。
 
但人类所做的不仅仅是适应环境。地理学家段义孚说:

人天生不愿接受现实,

不仅顺从和适应环境,

还按照预先设想的计划改造环境。

他们会做些不同寻常的事,

能‘看到’还不存在的东西。


“看到”不存在的东西这种能力,存在于所有人类文化的骨髓里面。作者举的例子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明者,就让人类看到了本不存在的东西。


 

关于适应,加州商人兼作家保罗·霍肯(Paul Hawken)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建议,那就是“将线性系统转变为循环系统”。他解释说:“循环生产的设计是为了模仿自然系统,在该系统中,废物等于其他形式生命的食物,任何东西都不会被丢弃,共生取代了竞争。”


 


08 整体论


英国小说家、记者和评论家阿瑟·科斯特勒(Arthur Koestler)于1967年创造了“holon”一词,即整体,理解人类住区的最终概念是整体论。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观,被许多生态科学家继承。古代东方哲学观也认为自然界中的决定因素是有机整体,不可还原为各部分和进化的总和,宇宙是整体活动的记录。

 


▲ 健康的生境,意味着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一个整体

 


更后来的亚历山大的实证发现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生命中心的确存在”并且是以分形的方式组合成更大的整体:


我们看到生命结构发生在中心,
从一个整体向外展开,
经历复杂的结合,
然后更大的中心又从整体中显现,
生命总是起源于比较小的中心。

杰拉尔德·杨认为,整体是人类生态学的一个有用概念,但是并不充分。杨观察到“整体论在生态学中,更像是一种隐喻而非方法论。城市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官方的实体。但是如果旧金山市没有它的禁运区、SoHo区、金门公园、斯坦纳街、渔夫码头、有轨电车、大雾,就不是旧金山。



人类生态学的这些声音促成了“建筑永恒之道”方法的兴起。例如,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倡导建筑的“模式语言”,把模式和背景设计为建筑的重要(永恒)原则。亚历山大让我们发现分形引发的整体品质的变化。

在城市形态上同样做出巨大贡献的还有文丘里(Venturi)。耶鲁大学建筑历史学家文森特·史考利(Vincent Scully)赞扬道:“文丘里设计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然而,正是人类的智慧激活了对环境的认识,从而随着它找到设计的答案。”


参考文献
Daniel B. Botkin and Edward A. Kell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rth as a living plane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 p.35. 

Frederick R. Steiner (2016). Human Ecology: How Nature and Culture Shape Our World. Island Press.



作者   江北

景观之路、绿水青山大数据 特约作者

全网阅读40w+,北博士的个人公众号:布拉格向北,欢迎小伙伴来撩



五天四晚【国庆徽州森林戏剧营】

 

国庆“好戏”来啦!

孩子周围的世界就是没有墙壁的教室和剧场,

这次我们梦回千年,让戏剧在古村中发生,

把旅途中的各个节点串成“好戏”,让旅行场景变成孩子们的舞台!

家长半度假式体验,既有陪娃时光,又有徽州秘境惬意生活~


▽点击图片获取详情▽



景观中国网

一个景观评论公众号

不要让游乐场继续在形态和IP上一路狂奔,或为了成为“网红打卡点”而设计

扒完这座网红公园,我决定回家躺平

国会山设计有bug!为了避免暴力事件,这位设计师要把它改建成城堡?


景观宝藏山

光影 | 秋色 | 装置 

无动力乐园 | 街区更新 | 康养

商业 | 地形 | 办公区 | 景观IP

滨水空间 | 在地文化 | 绿道 | 城市更新与儿童

  屋顶花园 | 古典园林现代表达 | 


儿童设计大数据

每日分享国内、国际优秀儿童设计案例

在后台回复任意数字(1-1000)

获取优秀儿童设计案例



绿水青山大数据

寻找1001份乡愁

在后台回复任意数字(1-1000)

获取乡村振兴设计案例


扫码加入

景观项目分享群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帮助我们制作更好的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景观之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