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高校加學費,高額獎學金助力貧困生 |非常薦

康小華 獨家
2024-09-05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中學文憑試(DSE)下周三(17日)放榜,必定又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今屆考生人數約4.3萬,比10年前的7萬銳減,「歡喜」的是考生更容易考上心儀院校,但新的「愁」事又來了:港府早前宣佈由下學年起8家資助大學將連續3年加學費,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要怎麼辦?申請助學貸款?做兼職幫補生活費?


 
香港8所資助大學本地生學費自1996/1997學年以來一直凍結,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6月透露,目前平均學費為4.21萬元,政府擬於2025/26學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初步計劃連續加費3年,每年加幅5%至9%。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早已訂下目標,資助大學學費應設定在足以收回平均學生單位成本的18%水平(成本收回率),但過去20多年一直沒有加,成本收回率已跌至最新的12.5%新低。
 

若按逐年加幅最少5%來計算,2025/2026學年的大學學費將增加約2,105元至約44,205元,2026/2027學年加約2,210元至約46,415元,2027/2028學年加約2,321元至約48,736元,相較目前學費加約6,636元。然而,這和成本收回率18%的目標、大約等於58,292元的學費水平仍有距離。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對港媒表示,蔡若蓮曾約見他和其他議員討論方案,「大學學費20多年來未調整,同時政府近年財赤,政府期望上調學費以提高收回成本的比例,可以理解。」朱認為,若與去年全年通脹率2.1%相比,現時學費加幅相對偏高,不宜一步到位,「第一年(加幅)可以溫和一點,再行了解各界反應,寧願拖長一點,每年加少少會較好」,同時亦要考慮家長與學生的承受能力,包括學生畢業後的還款能力,建議延長學生貸款的還款時間,避免出現「學貸變學債」的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長王家徹則接受港媒訪問稱,在港府宣佈加學費之前,已經考慮獎學金金額「加碼」,預計發放總額3600萬元獎學金,較去年1900多萬元大增87%,若考獲一科5**的新生,新入學獎學金將由原來的5000元加碼60%至8000元。若當中考獲7科或以上5**的狀元,入讀中大可獲發整筆41萬元學習津貼和交流獎學金、大學學費全免,加上書院、學院提供的獎學金,狀元可領高達逾百萬元。


王家徹說,中大低收入家庭子弟佔比屬「三大」最高,前幾年新冠疫情下領助學金人數大增,他曾聽到不少「很慘」的個案,有人父母同時失業,學生需身兼多職養家。疫情過後助學金申請數字回落,但仍未回到疫前水平,形容目前經濟情况仍然嚴峻,冀望加獎學金能讓學生家庭有彈性的財政安排。
 

按照目前香港資助大學的收費政策,本地生的學費是統一的,但各科目平均教育成本差異頗大,涉及教學內容、活動及所需設備、器材等不同所致,最高與最低之間相差約2.6倍。以2022/2023學年為例,人均成本較高的學科包括醫學、科學及工程相關學科,最高的醫學平均每名學生成本是57.8萬元;其次是牙醫學,人均成本為51.2萬港元,物理科學、生物科學、工程及科技,以及與醫學及衞生有關學科的人均成本則由31.4萬元至35萬元不等。
 

人均成本最低的學科是語言及相關科目,平均每名學生成本為22.6萬元,教育和人文學科同樣為22.9萬元;「文科類」中略高的是工商管理和社會科學,人均成本分別是23.4萬元及23.9萬元。媒體、新聞及傳播,數學科學,建築學及城市規劃,電腦科學及資訊,藝術、設計及演藝,以及法律,平均每名學生所需成本由26萬元至28.2萬元不等。
 
教育界有聲音認為應探討「分科收費」,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以醫護類科目為例,畢業生的待遇較好,較有空間去調整學費,至於工程、創科、人工智能等香港急需發展的學科,如果加得太多,影響同學報讀意慾就得不償失。」
 

不過王家徹就認為分科收費有難度,因為現時學分包含通識教育或語文等必修科,難以精準計算每名學生教育成本。他指「用者自付」出發點雖然美好,但擔心成本較高的科目會對基層家庭造成經濟負擔,變相提高入學門檻。他承認劃一收費有其不足,卻可照顧不同階層家庭需要,同時便利大學行政,成本較少科目亦不因學費差異導致缺少資源發展。
 
出身基層家庭的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梁同學家中申領綜援,但她認同是次加學費安排,「有報道指20多年來通脹升約四成,如果最後是三年加約6,000多元,其實可以理解。」她認為香港一直有相應資助及貸款支持基層學生,大學亦有不少獎學金,故不太擔心。
 

讀大學二年級學生李同學則認為升幅較大,怕此例一開,將來會持續加學費,令學生的負擔不斷增重。另一名大學生張同學亦認為,加學費會令學生經濟負擔增加,即使每年加約2,000元,對部分學生而言仍是不輕的負擔。
 
按現時政策,家庭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學生可自費或申請「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NLSFT);對於清貧專上學生,則主要透過「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TSFS),以支付學費及取得生活費貸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則於報章撰文指,TSFS要求過於苛刻,申請人的「調整後家庭收入」需低於一定水平,才可得到介乎全額乃至不同百分比、共5級的資助。例如,4人家庭(或3人單親家庭)的每月總收入需為20,650元至22,710元,才可獲75%助學金和貸款;月入22,710元至26,807元只有50%助學金和貸款。
 

那就意味著,貧困學生只能通過做兼職應付新增學費,包括私人補習、餐飲、零售服務,但其機會成本是「上莊」(加入學會)、參加學生活動等變得「奢侈」,小組討論學習時間更為緊絀,相當於減少校園活動、提早走進職場維生。施麗珊強調,「培育下一代,始終是回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投資」,政府若關愛基層青年,更應在專上教育方面予以支援。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一輛見證中塔友誼的健康快車 |非常薦
傳承千載,豫港同心——從夏商周文明展溯源中華文明 |非常薦挺進藏西北、探索無人區 |非常薦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