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大盘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制造前沿 Author 哎呀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工信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被业内认为是“国家队”选拔赛,能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对决中脱颖而出的,代表了国内产业集群的最高水准。今天通过这篇2万字的长文,盘点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相信读完会刷新你对全国各地优势产业的认知。


INFORMATION EXPRESS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概况


自2019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集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升级的步伐明确加快,在稳定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目前有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些国家级集群在2021年的主导产业产值达到了19万亿元,并在2023年超过了20万亿元 ,在我国工业经济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行业分布来看,45个国家级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3个、高端装备领域13个、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个、消费品领域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3个,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来看,45个国家级集群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东部地区30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2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4个重点区域集群数量达30个,占2/3,国家级集群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级集群和省级集群各具特色、竞相发力、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集群对人才、金融要素的吸聚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更加完善,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日益成为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优质企业的集群地,重大创新项目的承载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INFORMATION EXPRESS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INFORMATION EXPRESS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盘点



01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集群之一,首批入选“国家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覆盖了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多个产业板块,并形成了从技术研发、临床试验到检测审批、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条。在产值方面,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实现了超6000亿元的产值,产业规模和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京津冀三地已启动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工作机制,以图谱绘制运用为抓手,推进图谱成果转化,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完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 。

代表企业

1. 科兴生物:位于北京,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及其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全年营收高达1235.29亿元 。

2. 石药集团:总部位于石家庄,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驱动型医药企业,拥有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创新研发平台 。

3. 同仁堂:位于北京,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超过400个品规的中成药产品 。

4. 安迪苏:同样位于北京,是全球领先的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企业 。

5. 以岭药业:总部位于石家庄,专注于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6. 凯莱英:位于天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CDMO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CMC服务 。

7. 华润双鹤:北京企业,业务包括慢病业务、专科业务和输液业务,拥有多个知名产品 。

8. 华北制药:位于石家庄,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在抗生素领域具有优势 。

9. 康龙化成:北京企业,是一家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 。

10. 天士力:天津企业,专注于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三大疾病领域,拥有系列领先品牌产品 。

02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

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在2022年11月24日被工信部公布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队”。集群企业数量已达到606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0家,高新技术企业314家,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2023年总产值达到1470亿元,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 。

同时,保定市还在积极构建绿色能源装备制造最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85%以上,这表明保定市在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领域拥有较强的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


代表企业

保变电气(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群内的重点企业之一,它在特高压变压器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方面领跑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33%,在核电和水电变压器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7%和70%以上。

英利集团作为光伏行业的代表,其在光伏组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英利集团的新项目预计建成后,光伏组件年产能将达到7吉瓦,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

四方三伊和中铁电气也是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它们在推动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03长春市汽车集群


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长春市以一汽集团为龙头,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吉林省的第一大产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实现区域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市共有红旗、解放、奔腾3大自主品牌,大众、奥迪、丰田3大合资品牌,建有红旗、解放、奔腾、大众、丰越5大整车厂,以及在建的奥迪PPE新能源第6大整车厂,生产车型覆盖各级乘用车,中、重型卡车和客车,总体规模稳居全国头部城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034户,50亿级企业6户、10亿级企业36户、规上企业401户,产值规模最高达到1600亿元。大陆、纬湃、本特勒、李尔等世界百强零部件领军企业以及富维、富奥、富晟、旭阳和吉通等本地骨干配套企业,助力长春形成了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和新能源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拥有汽车仿真与控制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工业等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还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86家独立科研机构,吉林大学等21所驻长高校开设汽车专业。作为长春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汽车工业正带动全产业链发挥出巨大能量,推动省市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04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


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赣州市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80%、占全世界60%以上,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聚区之一 。

目前,赣州稀土应用产业聚优成势,涌现出中国稀土集团、金力永磁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达千亿元级,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赣州市市长李克坚表示,将继续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永磁变速器、永磁电机和硬质合金、电子级高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着力将赣州打造成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05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


呼和浩特市的奶业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作为两大奶业全国龙头企业,分别位于土默特左旗和和林格尔县,这两个地区产业链比较完善,企业数量较多。

截至 2022 年底,呵呵浩特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百余家,世界 500 强企业5 家,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2 家,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人员达到 3500余人,累计研发投入 41.8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 2689 个,创新驱动力进一步显现。2022年,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乳制品产量 189 万吨,占全国的 6%,全区的 45.5%,主导产业完成产值 1936.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69.9 亿元。

近年来,呼和浩特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全球一流的乳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了以乳业为核心产业,全球产能最大、装备技术先进、数智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和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从草业研发、牧草种植到饲草料加工,从科学育种、规模养殖到全品类乳制品生产、食品包装、冷链物流、产业观光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条。

《呼和浩特市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乳制品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形成2-3家百亿级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

06西安航空集群


2022年,西安市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首批集群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产业、全国航空领域唯一入选集群 。

西安市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基地,这里聚集了大量航空领域相关企业,涵盖飞机设计研发、制造、维护等全产业链 。西安市的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包括原材料供应、核心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 。

拥有包括中航西飞、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66家航空领域相关企业 。

根据规划,到2025年,西安将力争使航天基地地区生产总值翻倍,达到615亿元,并将西安市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产值规模提升至1200亿元以上,以实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07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川渝两地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渗透范围最广、经济增长贡献最多的万亿级支柱产业。

成渝地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共建“云联数算用”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

聚集华为、京东方等行业领军企业50余家,培育卫士通、极米、天邑康和、新易盛、创意信息等本土上市企业31家。全球50%以上的iPad实现在蓉生产,拥有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6代AMOLED产线,量产国内首颗x86服务器芯片,工控安全、密码等安全产品全国领先。

08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沈阳拥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和第一台水下机器人,为沈阳乃至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涵盖了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并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能力。

作为东北地区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沈阳微控专注于电力调频用飞轮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拥有全球领先的五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电力电子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飞轮企业 。

2021年,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213亿元,聚集了1980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成为东北地区智能制造的“领头羊” 。

09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


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新能源科技”)为龙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宁德时代的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提供商,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宁德新能源科技主要生产消费类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 。

2021年,宁德市锂电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41家,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加值增长92.1%,其中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合计产值1384亿元 。

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覆盖核心材料、电池构件、智能制造装备等三大类配套项目以及服务型制造等产业延伸新业态。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电池总产能合计超过300GWh,产业布局总产能500GWh 。

宁德市政府发布了《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形成330GWH锂电池的产能规模,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10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


中国声谷自2013年诞生以来,形成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已成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入园企业超过2200家,营收超十亿元企业达2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近200家,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科大讯飞是集群中的重要代表,其开放平台聚集了370万开发者团队,生态合作伙伴超500万,开发出157万款应用,覆盖36.6亿终端设备,构建了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聚焦打造世界级智能语音产业集群,锚定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打造全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地标。

11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经过20余年培育发展,成都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3年66亿元增至2022年的6349.6亿元,增长约95倍。软件产业市场主体超过25万户,A股上市企业超过200家;软件从业人员超63万人。软件业务收入对成都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35.3%,产业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成都力争全市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突破10000亿元。打造“123456系列工程”,即:首批入围中国软件名园1个,建设重点项目超过200个,打造重点创新平台超过300个,载体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累计引育高端人才超过500名,累计培育亿元级企业超过600家 。

12成(都)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成(都)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占全国能源装备产业总产值超20%,贡献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发电设备年产量全球第1,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全国第1。集聚了包括东方电气、国机重装、通威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在内的2600多家能源装备企业,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80余个,8万吨模锻极限制造能力全球第1。

集群在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攻克了4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近70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1项填补国内空白,131项重大技术装备获得国家、省首台套认定。成功研制“华龙一号”、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50兆瓦重型燃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13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北武汉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湖北武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在全国乃至全球光通信领域拥有重要战略地位,从“产业最完整”到“产业链自主可控”,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全国最大光电器件和设备基地、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拥有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等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

武汉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集群汇聚海思光电子、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光迅科技等龙头企业及100多家光通信生产企业。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连续多年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同时,武汉也是我国激光产业重要发源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集群拥有锐科激光、华工激光、帝尔激光、逸飞激光等一批龙头或领军企业,已经形成以激光器、工业激光和医疗激光设备等为主的能量激光产业集群,是全球激光服务链、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在新型显示领域,武汉是全国唯一集聚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微电子三大国产面板巨头的城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全尺寸面板生产基地。

湖北光电器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激光设备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光谷的光线光纤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截至2021年底,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14“武襄十随”汽车集群


武汉市、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共同构成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以其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成功获评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集群内拥有整车企业20家,包括东风本田、吉利路特斯等知名品牌,以及140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商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在全国领先,成为全国重要的轻重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 。

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将实现整车生产规模400万辆,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跨越万亿台阶,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千亿量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大走廊 。

15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拥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和国内最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1600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产业新地标” 。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在电力机车、新型轨道交通、新能源技术、磁悬浮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集群内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84项、国家标准112项 。

集群汇聚了包括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在内的425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3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交相辉映的产业生态 。集群涵盖轨道交通装备全行业十大核心系统和20种关键配套部件,5公里范围内可解决80%以上的配套产品和技术需求。

16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


集群汇聚了长城、飞腾、麒麟、湘江鲲鹏、国科微、景嘉微等一批龙头企业,首创了“两芯一生态”技术路径,掌握了CPU、GPU、SSD、DSP、操作系统、北斗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目前,1400多家先进计算骨干企业深耕长沙,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2023年,集群规模超2000亿元,带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5万亿元,正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领先、行业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17长沙工程机械集群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快速成长。是湖南首个千亿产业集群。2023年,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连续14年保持全国领先。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5%,形成了从主机到零部件的全产业链覆盖。集群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等五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为引领,形成"五驾马车"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 。

18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株洲市芦淞区被誉为“中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自1954年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此诞生以来,经过7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涵盖航空配套制造、通用航空飞行器整机研发生产、通用航空运营及服务保障的航空产业体系 。

集群拥有包括中国航发南方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在内的主机企业,以及山河科技等整机制造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测试、维修产业链。

2023年,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规模突破539.85亿元,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比重达75% 。株洲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80%。

19杭州市视觉智能集群


杭州正通过建设“中国视谷”标志性工程,推动数字安防产业向视觉智能跃升发展。2023年成功将数字安防集群更名为视觉智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视觉智能产业链在总体规模、研发投入、先进制造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全球领先,2023年,实现营收7763.2亿元,同比增长7.1%。海康、大华常年居全球数字安防领域第一、二位。在产品竞争力方面,DVR、NVR、摄像机等视频监控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产业创新方面,建有国家级创新载体46个,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长期保持在8%—10%之间,创新实力国内领先。

20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


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以其规模大、配套全的特点,成为国内低压电气产业领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拥有“中国电器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主导产品低压电气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5%以上 ,代表企业包括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2023年,乐清电气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68.13亿元,同比增长6.2%,拥有超1.4万家电气企业,其中包括1189家规模以上企业,209家超亿元企业和16家上市企业。

21宁波市磁性材料集群


宁波磁性材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过40%。宁波是全国唯一拥有“稀土磁材—磁材器件/永磁电机—高端装备”全产业链的城市,集聚了全国20%以上的磁性材料制造企业。

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中的代表企业包括韵升股份、科宁达工业、复能新材料、宁港永磁等,这些企业均为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总量的22%,并且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韵升股份的磁性元器件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科田磁业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产品,宁港永磁、松科磁材、菲仕电机等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力争到2025年,磁性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磁性材料产量全国占比超过45%,年度进出口总额超100亿元。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高端制造基地、全球领先的磁性材料协同创新基地、全球重要的磁性材料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全力擦亮“宁波·磁创之都”这张金名片。

22宁波市绿色石化集群


宁波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是全球最重要的先进石化产业创新中心和绿色石化产业生产基地,绿色石化产业占宁波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20%,现有规上石化工业企业280余家,是宁波引以为傲的优势产业。宁波绿色石化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宁波绿色石化产业体系完整,基本形成“油头化尾”的全产业链。原油加工量、成品油、石油沥青等多种主要石化产品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约占宁波规上工业产值五分之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前列。

陆续引进了法国道达尔、韩国SK、德国朗盛、美国利安德巴塞尔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宁波绿色石化产业中,拥有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7家,十亿级企业25家。

宁波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区已经形成了镇海片区(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榭片区(大榭开发区)等三个集聚区。三大石化集聚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90%以上,其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位列全国2019十大化工园区第二、第四位。

如今,宁波正在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作为宁波市重点培育的两大产业之首位,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的领头羊,力争到2025年,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万亿产业集群。

23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


海尔、海信、澳柯玛这些耳熟能详的家电都来自青岛。截至2023年12月,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258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4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97家,独角兽企业7家,本地注册上市企业15家。2023年,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主要产品产量达6380.83万台,同比增长5.8%‌,占全国总产量9.59%‌。

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完整的智能家电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3000亿元;到2030年产值规模实现倍增,达到4000亿元,带动集群生态规模突破8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带动集群生态规模突破万亿元 。

24潍坊动力装备集群


潍坊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2023年产值超过4000亿,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主导产品发动机市场占有率34%‌,居国内第一。拥有包括潍柴动力、雷沃重工、天瑞重工等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大中小企业176家。

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在内燃机、燃料电池、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潍柴动力、盛瑞传动、天瑞重工等核心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超过50%。潍柴动力在2022年11月发布了具有突破性的商业化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分别实现了52.28%和54.16%的本体热效率,标志着在科技领域的重大进展。

25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成为国家“大国重器”和“国家名片”的代表之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作为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拥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级研发机构,以及包括中车系龙头整车制造企业在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和超过300家的主要配套企业。

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包括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以及“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中国标准地铁等重大创新成果的问世。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青岛在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打造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和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

26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


集成电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上海市聚集了超过1200家行业重点企业,汇聚了全国40%的产业人才,集聚了国内50%的行业创新资源,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国领先。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上海形成了“一核多极,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嘉定区、临港地区、杨浦区、漕河泾开发区、松江经开区、青浦区和金山区为主要发展极。张江科学城作为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等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汇聚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外资研发中心。

张江科学城汇聚2.2万家创新型企业,拥有外资研发中心171家,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新药研发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临港新片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30%,加速建设“东方芯港”特色产业园。

27上海市张江生物医药集群


张江,从建园伊始就把生物医药确立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之一。经过30余年的迭代发展,张江目前已经成功将“张江药谷”打造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2023年,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收入达1630亿元,同比增长23%;截至2023年底,张江1类新药已累计获批上市23个,创新医疗器械23款;2023年,全国共有4款国产创新药成功出海,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中有2款来自张江的本土创新企业,1款为张江共同研发。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创新生态体系。张江科学城构建了与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匹配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投、贷、孵、学”为一体的张江药谷共服务平台,以及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超过100个。此外,张江还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大科学设施,如上海科技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还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吸引了包括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等在内的多家跨国药企设立研发中心或创新平台。同时,张江也大力支持本土创新药企的发展,如翰森制药等,推动了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进程。

028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

上海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2023年1月至11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汽车的产值达到3467.9亿元,同比增长31.3%。这一数据显示,中国每生产7.2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制造”。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力同样强劲,前11个月的推广量达到30.3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65%,累计推广量达到131.6万辆,推广总量位居全球各大城市首位。

在产业集群方面,上海拥有临港新片区、嘉定、金桥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全产业链生态。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已经成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023年智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坐拥上汽和特斯拉等重量级车企的上海,在汽车出口方面,更是不折不扣的“领头羊”。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到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近24%。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的出口中心。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出口超34.4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超26.9%。这表明“上海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驶向全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029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涵盖了通信、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5G、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培育了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创新生态平台。深圳是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最大聚集地,集聚了华为、中兴、比亚迪等龙头企业,2021年该产业总产值达到2.38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6。

该集群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安全、应用场景全面铺开的全球网络与通信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增,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030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


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是中国锂电池产业的重要基地,已经形成了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装备开发、锂电产品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2022年,深圳市锂电池产业总产值达到约6070.53亿元,同比增长26.61%,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圳锂电池产业链具有“长、全、强”三大特点,已经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拥有比亚迪、欣旺达、比克电池、科达利、德方纳米、贝特瑞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4000多家相关企业,占全省四成以上。

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得益于深圳在消费类电池方面的雄厚产业创新技术积累,为后期电化学储能产业的跨越式领先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圳的便携式储能市场特别突出,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此外,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锂电池工程师”职称评审,推进产教融合,成立了锂电产业学院,为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31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


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联合培育的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是全国首个跨区域跨领域建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集群主导产业产值接近9000亿元,产业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该集群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超高清视频与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产业链水平全国领先,拥有近万家整机及零配件企业,成为我国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的核心发展区。

广州市在该集群中扮演着“世界显示之都”的角色,拥有超高清视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并培育了多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州市还发布了国内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政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体系。

佛山市以其强大的家电产业基础,被誉为“中国家电之都”,在智能家电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佛山市拥有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小熊电器、德尔玛等后起之秀。

惠州市则定位为“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终端制造之城”,重点发展4K/8K电视机和LED显示器等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和视频采编播设备产业链。惠州已集聚了TCL王牌、旭硝子、九联科技等逾100家产业链企业,其中TCL王牌彩电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32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东莞市智能终端产业链较为完整,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拥有华为、OPPO、vivo等全球知名智能手机品牌,产业集聚效应较强,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东莞市已经形成了3大主要的智能终端产业聚集区:松山湖高新区、长安镇步步高系区域、塘厦镇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些区域聚集了大量智能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3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智能装备集群


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重要产业集群之一,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这个集群涵盖了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及关键基础零部件到中游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专用设备,再到下游细分领域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广州市在智能装备产业方面,通过实施集群强链、创新引领、智能制造全覆盖、融合赋能等举措,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州拥有智能装备产业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400家,累计产值近1400亿元。广州的智能装备产业链条齐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应用场景广阔。广州还引进了精雕(数控机床领域)、新松(工业机器人领域)等龙头企业,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四个一”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一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一类新型研发机构、推广一批首台(套)装备、培育一群龙头企业项目,推动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

深圳市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其智能装备产业同样表现突出。深圳的智能装备产业在无人机、激光加工装备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完备。深圳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力度空前,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佛山市和东莞市也在智能装备产业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佛山市在轻工和金属加工装备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而东莞市则在电子制造装备和工业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两个城市的产业集群与广州、深圳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和协同效应。

整体来看,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正朝着万亿级产业规模迈进,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这个集群将在全球智能装备产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34深圳市、广州市高端医疗器被集群


深圳市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电子制造业基础,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大型精密医疗器械和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深圳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支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深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涵盖了从上游的核心原料到中游的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再到下游的医疗应用场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深圳市的代表性企业包括迈瑞医疗等,这些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广州市则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在南沙区,通过构建“一城三谷六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州产投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广州市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以及粤港澳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发展。广州市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同样涵盖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包括了生物材料、医用电子元件等上游原材料,以及高端医学影像、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等中游设备。

两个城市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都在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以期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预计这两个城市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大的突破。

35佛山市、东莞市泛家居集群


佛山市的泛家居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涵盖了家电、家具、陶瓷、纺织等多个家居产业领域,拥有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佛山市通过打造“有家就有佛山造”的产业IP,不断提升泛家居产业的实力。佛山市还积极推动泛家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以支持企业应用机器人和云端数字化管控等技术。此外,佛山市还举办了“320国际幸福日 美好家居节”等活动,以促进家居产品消费增长,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则以其家具制造业为特色,拥有“中国家具展览贸易之都”的称号,家具制造业是东莞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东莞市的家具产业集群核心区包括厚街镇和大岭山镇,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家具制造企业。东莞市政府也在推动家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产业的高端化、品质化、品牌化和智能化发展。东莞国际设计周等活动展示了东莞家具产业的创新设计力量,推动了产业与设计的融合发展。

36无锡市物联网集群


无锡物联网产业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新吴区)为核心,滨湖区和梁溪区为重点的“一核两翼多点”的产业分布图,覆盖了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

无锡物联网产业主攻“一感两网”,即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其中车联网的产业集聚尤为亮眼。无锡用4年时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级C-V2X车联网,形成了商业化运营的雏形。

2023年,无锡物联网集群产业规模已达到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市物联网企业超过3500家。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末,实现车联网应用场景200个,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80%,车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37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南京市拥有重点涉软企业4400家,2022年南京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408亿元,排名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早在2021年,南京出台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1万亿元;《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再次明确,到2025年,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1万亿元,涉软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产业。南京市在软件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35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


南京,被称为最“懂电”的城市,这源于其雄厚的产业基础。2021年,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已全面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度、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电力网络安全”九大关键产业链环节。

数据显示,南京市智能电网领域核心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其中,省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占有率90%以上;高压继电保护设备占有率达80%以上;市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占有率40%以上;变电站监控设备占有率30%以上;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占有率70%以上。

除了在产品上出类拔萃外,南京更是智能电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据了解,南京掌握了全国自动化继电保护90%以上技术标准。目前,集群涵盖578家规上企业、9家独角兽企业和64家瞪羚企业,以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

计划到2025年,全市智能电网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产业重点领域从“国内领跑”向“全球领跑”迈进,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39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


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目前,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设备、制备、工艺、集成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产业规模及科研能力稳步提升。根据最新的信息,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总体规模已经稳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30%。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核心区,已经集聚了200多家纳米新材料企业,包括纳微科技、纳维科技等在半导体器件、新型显示与照明、生物医药等领域处于上游核心环节的明星企业。

苏州市还出台了《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到2025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纳米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此外,还有《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锚定了到2025年产值突破27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600家的新目标。

40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


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产业强市战略,将工程机械产业作为“一号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和培育,产业规模超过210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超五分之一。徐州市拥有研发、零部件、主机、服务等企业5000余家,其中包括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50余家,产品覆盖工程机械20大门类、400多种机型,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徐州市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徐工集团为代表,还包括卡特彼勒、利勃海尔、日立建机等全球行业50强企业,形成了国企、外企和民企三资并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1600吨的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等。徐州市还是国内最先探索工程机械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城市,拥有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41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


自2021年获批建设国家新型碳材料集群以来,常州市通过“三个持续”战略,即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强创新动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创发展优势。目前,常州市新型碳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220亿元,占全国新型碳材料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16%。

常州市构建了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为双核,石墨烯产业集聚区、碳基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为双区的“双核双区”发展格局。重点产业项目如中简科技、新创碳谷、江苏集萃等完成投资15.35亿元,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2023年上半年,新型碳材料产业完成产值610亿元,增长6%。

42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2022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5%。现有企业超3800家,其中规上企业569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9家,上市企业32家,入围中国医工百强企业2家。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已经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超2200家,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港交所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累计达15家,占全国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超20%,在创新药领域,累计一类新药临床批件562张,上市新药22个,纳入国家医保17款。

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3300亿元,产值突破2700亿元,新引进5个以上顶尖人才(团队)或重大创新团队,年均新申报上市药品5个以上、新申报上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00个以上。到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4000亿元,产值突破3500亿元,新引进10个以上顶尖人才(团队)或重大创新团队,年均新申报上市药品15个以上、新申报上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0个以上。

43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


南通市作为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中远海运川崎、招商重工、振华重工等旗舰型企业,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泰州市则以船舶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拥有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时代造船等500多家船舶和海工装备企业。泰州市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精益制造水平,加快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扬州市则在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新造船舶数量与载重吨实现了双增长。扬州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创新监管机制和强化安全保障等措施,助力船舶建造行业的稳健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在产业集聚度、品牌知名度、创新能力和产业辐射等四个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产业集聚度方面:力争市场份额达到世界的20%左右。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力求培育4家世界造船前20强企业、3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包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力争达到5%。持续打造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在产业辐射带动方面:重点推进关键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提升,主流船型配套能力力争达到65%,海工配套能力力争达到25%。同时,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配套品牌。

44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


泰州市拥有中国医药城,集聚了扬子江药业、瑞科生物等知名企业,形成了化学药、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等主导产业。泰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将泰州市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连云港市则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新型抗肝病及抗肿瘤药物、新型中药及制剂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和产业优势。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全面完善,产业生态更加优化,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连云港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无锡市则以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天江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在药物设计、临床试验、CXO等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2023年,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创新药、医疗器械、现代中医药、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精准医疗、特医食品等领域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

45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


作为中国纺织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目前,江苏省纺织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2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形成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纺织机械装备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纺织家底厚实。

苏州、无锡、南通三市产业链完备度尤为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全国领先。在细分领域,苏州丝绸化纤、无锡棉毛纺及服装、南通现代家纺产业已具有较强的全球知名度。近年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的三市纺织产业逐步集聚、成群发展,成为江苏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和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威胁的主力军。拥有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无锡一棉纺织集团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为了推动高端纺织集群的发展,江苏省在产业前端、中端和后端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产业前端,通过科技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在产业中端,鼓励生产更新,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后端,推动品牌升级,瞄准价值链高端。同时,为了开拓新市场,江苏省的纺织企业正积极拓展线上市场和海外新兴市场,通过电商和数字技术结合,为品牌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 后记 -

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应该对中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促进企业间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已成为提升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阅读


工信部开展2024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和复核评价工作

人民日报头版:上海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单





声明

:制造前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本文编辑:微明

投稿及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微信号:am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好文!必须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先进制造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