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F · 新刊出炉 | 2015年第3期“大数据背景下的景观设计”

2015-07-17 景观设计学

这期呢,我们想话唠一下。


关于选题

在做“大数据”这个主题前,编辑部的各位都以为约稿无压力,因为景观设计和大数据离得很近而且越来越近啊。然而我们收到的约稿回复,无论直接还是委婉,大多是“大数据应用在城市规划中挺多,但跟你们景观设计有啥关系啊?”= = |||

我们就想,是不是因为这些专家认为我们是一本仅讨论狭义景观的期刊呢?于是我们就将我们杂志一贯秉承的广义的景观设计学的思想跟人家解释了一番。

然并卵。

一封封的邮件往来愈发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那些专家、学者的眼里,大数据和景观设计学之间也隔着100个城市规划的距离。这没有让我们挫败或是另择主题,而是令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我们杂志作为桥梁、哪怕是敲门砖或垫脚石的意义。


关于内容

主编寄语中,俞孔坚博士从他自己拿手机刷微博的一段段小故事谈起(其中老可爱了,等你们自己看),讲述了他对于大数据这把“双刃剑”的喜与忧。

沈尧和龙瀛老师共同贡献了一篇《数据作为设计的工具性: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系统认知的不足,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不得不在一个相对简化的城市概念框架中工作。这种过度简化的认知方法一直以来影响着关于城市可持续性的讨论。新的数据环境提供了一种认识这种复杂关系的可能,但相关实践中仍缺乏面向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该文从城市秩序定量认识的角度出发,阐述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如何通过数据的工具理性通向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的价值理性。

王鹏老师则更倾向于对大数据采用较为宽泛的定义,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他对目前大数据对城市规划师的影响、从业人员对大数据的误解、大数据面临的困难,以及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

茅明睿老师及CITYIF创立团队对这个规划云平台如何在各类实践中为大众提供线上应用服务进行了阐述。


扎针地图 © CITYIF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Jeana Ripple认为,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数量和复杂性正在成倍增长,然而,目前建筑学中所使用的符号规范却不能够有效表达设计系统或模型,仅能记录它们得出的单一的结果。因此,她和她的团队提出应重新制定制图规范,以对设计及其中的变量和限制因素系统进行描述。


埃姆斯住宅(即8号住宅案例)重新设计方案 © Jeana Ripple and Josh Aronson


实践版块则分别从城市设计与感知、城市形态研究、制图表达、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影像记录等诸多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释。多城记——全球多个城市人类活动特征可视化© MIT SENSEable City Laboratory

漫步百老汇大街 © On Broadway


波士顿:海之巨变展览 © Sasaki Associates, Inc.

纽约市行道树树种地图 © Jill Hubley


弹性的大平原——开启“丰产时代” © Reid Fellenbaum

《你见过阿拉纳吗?》 © Saumyananda Sahi / Songline Films

抵达的风景 ©吴沁沁



关于封面

用我们美术总监的话就是,这期的图好啊。

但图好也有图好的忧桑——好难选择啊!太平了没亮点;太碎了没有整体感;艾玛这个看着好晕……于是各种演变各种调整各种推翻了再重来。




你喜欢哪个呢?



关于我们

2015年改版半年,已发行三期。

欢迎大家对我们的选题、内容和颜值提出各种表扬和建议。说的有理者,后台领赏!

嗯,另外,有个事呢我们一提再提都不好意思又提了。

我们招人呢。一直在招,直到你来。


想知道举牌的是哪位传奇人物不?应聘之后告诉你。




最后,应个景。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