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砺锋:让古典名著从象牙塔进入千家万户

左志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4-08-28


莫砺锋


南京大学教授。图为莫砺锋在自己的书斋宁钝斋。受访者 供图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以《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为题发言。他认为,用汉字书写的大量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向全社会普及古典名著是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2024年6月,《莫砺锋演讲录》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收录34篇演讲稿的集子,留下的正是作为古典文学专业学者的莫砺锋面向大众普及古典诗歌的印记。


莫砺锋认为,让古典名著从象牙塔进入千家万户,是学者和出版人共同的责任。


“唐诗宋词是学习传统文化最便捷最直观的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是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有必要好好地继承发扬。”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莫砺锋开宗明义地讲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莫砺锋认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在内的意识形态,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等各类古代典籍,是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我们应该从何入手呢?作为在大学中文系任教40年的老教师,莫砺锋首先给读者推荐了中国古典诗歌,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的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先民心态的最佳途径。”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莫砺锋认为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唐诗宋词到底有什么价值?莫砺锋认为,唐诗宋词中表达的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因此,当我们要想比较便捷、比较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时,唐诗宋词是最好的渠道。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莫砺锋以李、杜、苏、辛为例解释:多读李白,可以使我们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解放而拒绝作茧自缚;杜甫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他永远是后人提升人格境界的精神导师;苏轼以坚韧、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他启示我们如何在风雨人生中实现精神上的超越;多读辛弃疾的词,可以熏陶爱国情操,也可以培育刚健、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者和出版人都有责任推动古典名著走向大众”




古典文学比较高雅、深奥,在当代社会的普及和传播都比较困难。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的活动又往往局限在大学或研究机构里,其研究成果仅见于学术刊物或学术著作,与一般民众基本绝缘。针对这种状况,莫砺锋提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供大众阅读欣赏,从而获得精神滋养。


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会在学术圈内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从深入研究到准确阐释,再到广泛弘扬,这是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义不容辞的庄严责任。”莫砺锋说。


由于受到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影响,许多学者虽然是在研究古典文学,心中却时时想着如何“创新”。莫砺锋分析道:“我当然承认学术研究不能陈陈相因,但同时认为对古典文学研究来说,也许更应强调的是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和传承。动植物的生命奥秘在于一代一代地复制基因,文化的生命就在于某些基本精神的代代相传。”


由此,莫砺锋提出,孔子和朱子是为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代学者,理应成为我们的典范。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但他的志向却是传承前代文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朱熹也是如此,他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四书章句集注》,还用毕生精力编纂《诗集传》与《楚辞集注》,成为后人读诗、读骚的重要版本。


当代学者应该如何继承孔子、朱子的精神?莫砺锋认为,当代学者在开展学术课题时应心怀传承文化传统的远大目标,既要精选某些价值最高的经典介绍给社会大众,又要对它们进行准确可靠的注释及生动灵活的解说,从而让古典名著脱离学术象牙塔的束缚而走进千家万户。


“无论是学者还是出版人,我们都应该为此贡献一份力量。”莫砺锋补充道。


“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古典文学的研究与普及”




如何让古典名著从象牙塔走向千家万户?莫砺锋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范例。


2004年以前,莫砺锋一直固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岗位上,心无旁骛。“那时我的全部工作都在大学围墙之内,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但是几个偶然的机遇,使他将较多的精力转移到古典文学普及工作上来。


2004年,莫砺锋出任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当上系主任后,我陷入繁冗事务的重围之中,连早就选定题目的一篇论文也久久未能动手,只能抽空写随笔。”2006年,这些随笔结集成《莫砺锋诗话》,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撰写的第一本古典文学普及性读物,目前已经出版了第三版。


2006年,莫砺锋受邀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接连讲了“诗歌唐朝”“白居易”“杜甫草堂”3个系列。这次他自称“冒冒失失”的行为,却让他“一讲成名”。根据他在《百家讲坛》讲稿编辑出版的《莫砺锋说唐诗》《莫砺锋评说白居易》等书,都收获了可观的销量。


“经过上述活动,我对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意义加深了认识。身为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又在古典文学专业,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在普及方面做一点工作。此外,中学时代我读过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受益匪浅,心里很崇敬那些认真撰写普及读物的学者。现在自己也在从事学术研究,总觉得也应在这方面尽一些责任。”莫砺锋说。


出于这样的考虑,莫砺锋近年来从事古典文学普及工作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他撰写出版了《莫砺锋讲唐诗课》《宋诗鉴赏》《漫话东坡》《诗意人生》等书。“这些书虽然是普及性读物,但我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亚于撰写学术著作。”比如《漫话东坡》,全书皆立论有据,对所引材料及前人解说多有纠缪补正,从而向读者展示了真实而生动的东坡形象。


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的《莫砺锋讲唐诗课》,出版5年印刷14次,销售近10万册。


“多年前,我在江南农村的茅檐底下‘结识’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杰出人物,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与我朝夕相伴,他们在冥冥之中引导我成为专门钻故纸堆的中文系教师。而今,我年过花甲,但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至今不悔。我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古典文学的研究与普及,来报答那些异代知己对我的恩情。”莫砺锋说。  


快问快答:


记者:您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和宋代词人各是哪个?

莫砺锋:我最喜欢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苏轼。

记者:请您给读者推荐三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莫砺锋:我推荐《论语》《杜甫诗选》《苏轼选集》。

记者:如果向读者推荐一本您自己写的书,您推荐哪本?

莫砺锋:我推荐《诗意人生》。

记者:您即将出版的是哪本书?由哪家出版社出版?

莫砺锋:即将出版的是《莫砺锋演讲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

记者:您的书斋宁钝斋里有多少种书?都是哪些类别的书?

莫砺锋:书斋里大约有5000本书,主要是古典文学方面的书。

记者:您一年能读多少种书?您现在在读哪本书?

莫砺锋:一年大约能读10多本书。现在正读赵冬梅的《宽容与执拗》,是司马光的传记。






编辑:刘子靖审核:杨为民

● 王学典:主动融入文化创造的主流中

● 王旭斌:文化传承,书是载体,最终落脚点在人

● 方彦寿:传承朱子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

● 张培忠:做广东文学传承发展的耕耘者

● 干超:让观众从考古中读懂“何以中国”

● 万群:做一名修书人何其有幸!

● 赵声良: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 陈红彦:为古籍保护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

● 文芳:我们以主题出版把中华文化传遍世界

● 周百义: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扎得更深

● 周文彰: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绽放诗词光彩

● 肖风华:践行工匠精神 编纂传世之书

● 王平久:深耕厚植影视沃土 展现中国式美学力量

● 褚超孚:让“大系”在新时代“活起来”“用起来”

● 章宏伟:让故宫文化可观可触可享● 徐俊:古籍整理出版要“出古入新”● 以人文精神承载科学传播——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 传统文化是滋养创作出版的“宝水” ——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文章须有益于天下”——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